第1966章 苍龙七宿(十三)
在第一次岭南战争中,帝国动员了五十万大军,而百越则勉强凑出了五万人的军队。
等到屠睢战死,这五万人基本死伤殆尽,就剩下了几千残兵。
当然,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死伤率换来的战果也足够惊人——他们兑掉了帝国近三十万大军。
虽说这三十万人的折损是由多方原因共同导致的,但百越军队的拼死反抗绝对不容忽视。
尽管战果惊人,但百越人也把自己的壮劳力基本打完了。
岭南地区的百越人口也就几十万人,十分之一总人口数的精壮劳力至少也需要十年左右才能恢复,但帝国只给了他们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点时间基本等于没有,恢复不了一点。
剩余的人口基本无法再形成有效的抵抗了。
这种情况下,任嚣赵佗面对的抵抗实在太过疲软。
这要是还不能平推,那帝国的乐子可就大了。
不过即使帝国势如破竹的一路平推了岭南,这事也实在不怎么露脸。
法拉利和轮椅飙车,飙赢了也没意义。
有些人被岭南战事的大捷给震慑住,因帝国之前的种种动荡而浮起的小心思立刻又按了下去。
但也有些人由此认定了帝国的外强中干,日薄西山,反而坚定了反抗帝国的信心。
对此,嬴政依旧毫不在乎,专注于自己的东巡之旅。
现在继续称之为东巡之旅多少有些不合适了,因为旅程已过大半,车队刚过了九江郡衡山郡,就要走南阳淮阳一带向西返回关中了。
这段旅程车队会提提速,预计最迟一个月,早则半个月后车队就会返回帝都咸阳。
嬴政不在乎各地的蠢蠢欲动其实也可以理解。
因为帝国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也就是南北两线同时陷入战争泥潭的时候。
现在北地战事平息,只剩下零星的游牧部落袭扰,长城军团本部几十万边军都已经安定下来,稳稳坐镇北地的同时,随时可以支援中原地区。
岭南军团正在稳步推进,预计最晚明年开春,早的话在今岁冬末(这里并不指颛顼历的年末)就能彻底占领岭南。
届时,岭南军团三十万大军也能从战争中解放出来,和长城军团一北一南,共同遥望中原。
不算黄金火骑兵这类王牌部队,光是南北两大军团加起来超过五十万精锐,再加上安西镇军,龙虎骑兵,铁甲军等传统强军,帝国赫然拥兵近百万。
这种情况下,让嬴政去担心一些一直藏在阴影角落里的‘老鼠’推翻他的统治,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
杞人忧天也不是这么个操心法。
当然,兵力强盛并不代表帝国江山就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固然热闹非凡,但过犹不及,万一招来了物极必反,大厦崩塌也就在眼前。
嬴政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对自己有信心。
只要他这个皇帝还在,帝国就不会有事!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想法并不错。
以嬴政的政治手腕和政治声望,始终可以确保朝廷内部的政治集团维持稳定,或压制或平衡各方的矛盾冲突,保证帝国这栋大厦的上层建筑趋于稳定。
而上层建筑能够稳住,只要地基别出问题,大厦就不会骤然崩塌。
当然,帝国的地基已经一目了然的出问题了,不过短时间内,最为稳固坚定的地基还不至于完全支撑不住——普通百姓的忍耐力,往往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
东巡车队。
马车迟缓的行驶在管道上,车轮压过干燥但略有不平的路面,发出一阵阵的噜噜声。
嬴政的座驾内,他正在处理北地各郡最近报上来的诸多事务。
有遭受北方游牧部落袭击后的善后工作安排,有长城直道工程的进度汇报,还有一些需要他批复的零散战报。
往常总是随侍在嬴政身边的赵高这一次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浑身笼罩在黑袍之下的神秘人——当然,他只是披着黑袍戴着面具,并不是东皇太一那种从头包到脚,连个眼珠子都不露的类型。
黑袍人站在下首,用明显经过刻意掩饰的喑哑声音说道:
“目前已经可以基本确定,国师古寻随着蜃楼一同出海寻仙去了。”
“嗯……东皇太一有什么反应?”嬴政头也不抬的问道。
“他似乎并不在意,只回复说请陛下你静待喜讯。”黑袍人略带笑意的回应道。
听语气,他面对嬴政时心态可比赵高要轻松的多。
“既然他如此有信心,那朕倒不好吝惜信任了。”嬴政闻言便不追究古寻的去向了。
既然东皇太一都不担心,那他就更没必要担心了。
“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消息吗?”
黑袍人立刻操着喑哑的嗓音回道,“还有流沙最近的动静。”
“流沙的所有力量尽数收缩到了北地的几个郡,能撤走的都撤走了,不能撤的也都毁掉或废弃了,甚至包括原本在关中经营的诸多生意都停了。”
“关中的生意停了?”
嬴政难得露出了惊诧的情绪。
这并不是因为流沙在关中的生意做的有多大。
事实上,流沙这些年主要做的都是特产生意——也就是倒腾中原地区没有或匮乏的其他地区产物。
这一方面由北地的游牧部落提供,主要获取方式是靠抢的。
另一方面则由岭南百越地区提供,主要依靠正常贸易获取。
这类生意几乎被流沙垄断,利润也十分可观,所以流沙基本不经营其他正常普通的生意。
而最为人所熟知的例外就是紫兰轩和暗香阁。
前者开给男人,后者开给女人,都是暴利行业。
不过它们为人熟知的原因并不在于暴利,而在于不体面。
帝国的上流阶层基本都知道紫兰轩和暗香阁的主人和古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挣钱嘛,不寒颤。
但是像风月场所和胭脂水粉这类多少沾点下流的生意——尤其是前者,一般有身份的人都是交给白手套去经营,自己躲在幕后当个靠山,抽个大头也就完了。
古寻却是直接挑明了这就是自己的生意,而且还让自己的女人抛头露面亲自去经营。
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免有些太掉价了。
甚至有小道消息流传说,皇帝陛下都对此表达过的不满,觉得国师的行为不够体面。
有趣的是,这个传言是真的。
嬴政确实跟古寻聊过他名下的这两门生意,也确实认为他没必要通过这种不太合适的方法敛财。
嬴政甚至给古寻开了条件,让他停掉生意,一年少赚多少钱由内府(类似皇帝的内库)出资给他补齐。
不过还是被古寻拒绝了。
这生意是紫女和明珠开的,又不是他,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纯粹为了找点事做。
他怎么好强制紫女和明珠关掉生意呢?
至于名声,反正古寻不在意。
所以嬴政听到这个消息才会那么惊讶。
一转眼的功夫,嬴政也想明白了为什么紫兰轩和暗香阁的生意会停掉了。
“看来,流沙要有大动作了。”
不管流沙要做什么,都不至于说缺少紫兰轩和暗香阁的那点人手。
能迫使流沙连这点小生意都停掉,只有一个可能——他们判断关中的生意根本经营不下去了。
而能导致国师亲自关照的暴利行业经营不下去的原因,基本只有一个可能了——流沙接下来可能会做出一些让嬴政无法容忍的行为。
也就是嬴政所说的‘大动作’!
面具人接过话茬说道,“从流沙目前的种种行径来看,他们要做的事只有一种可能——造反。”
“大幅缩减势力范围,近乎全方位的人力动员,以及对朝廷竭尽所能的欺瞒……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他们打算据北地为营,正面反抗帝国。”
“除了这件事以外,应该没有别的事值得流沙如此大动干戈了。”
说到这个敏感的话题,一直伏首案牍的嬴政终于抬起了头,如鹰隼一般锐利冷冽的眼眸中并没有震怒,反而尽是沉寂。
他正在疑惑。
面具人的分析合情合理,他也认可,但是……他实在想象不出来扶苏怎么敢造他的反?
虽然嬴政对扶苏身上的很多缺点——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不算缺点——有所不满,连带着对扶苏也有诸多不喜之处,但嬴政很清楚,他对扶苏最大的不满只有一条,那就是他的这个长子不像自己。
说的是性格上,不是长相上。
也正因为扶苏不像他,嬴政才很确信扶苏不可能真的反抗他这个‘父皇’。
如果扶苏无意造反……也就是说流沙的行为很可能是擅作主张?或者说是流沙要撇开扶苏?
但这在嬴政看来依旧不可能。
古寻如果要造反,一定是为了扶苏,为了他唯一的学生。
他不可能撇开扶苏,带领流沙对抗帝国。
也就是说……两头堵?
“你确定流沙的所作所为,都源自于古寻的命令?”脑中思绪万千的嬴政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扶苏和古寻确实都没有造反的打算,但流沙的高层并不只有他们两个。
就嬴政所知,流沙诸多事务实际上都是由早已在多年之前‘死去’的韩非在操持。
扶苏和古寻或许不会造反,但韩非,他造反的理由可就太充分了!
面具人大概是猜到了嬴政的想法,当即回应道: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出自古寻的意思,至少他肯定知情,并且没有反对。”
“流沙的动作太大了,而且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即使国师他不怎么过问流沙的具体发展,也不可能不被惊动。”
“而且……”
说到后面,面具人的话语突然停顿住了。
嬴政见状淡淡的点了一句,“只管说吧。”
“是。”面具人颔首回道,“而且,流沙的行动也得到了扶苏殿下和蒙恬将军的协助。”
“……”嬴政目光一沉,沉默了片刻后竟然露出了一抹笑意,“人倒是都齐全了……朕还真要看看,他们打算做些什么了!”
“你继续盯着吧,有情况随时向朕汇报。”
“遵命。”面具人抬手一礼回道,接着人就消失了。
嬴政沉思了片刻后,也把注意力转回了桌案上的卷宗。
流沙造反的事,且先等等看吧,他并不着急。
造反两个字说来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可是千难万难。
如今天下间不知道藏了多少有心推翻帝国的野心家,但不管他们恨嬴政恨得牙根有多痒,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藏起来,没一个敢冒头得——真有敢冒头的,也是出一个死一个。
当然,流沙实力雄厚,远不是个人能相比的,甚至那些反秦势力中也没有能和流沙相提并论的存在。
但对帝国来说,区别不大。
蒙恬可以倾向于支持长公子,但他麾下的几十万边军可不会也跟着蒙恬死忠于扶苏,更不可能跟着流沙造反。
只要军队不出问题,造反,对嬴政来说就只是个笑话而已。
………………
北地,上郡郡治肤施城内,长公子府。
随着冬日将至,扶苏和蒙恬越发忙碌起来。
不过扶苏的心情倒是比之前好了不少。
“一转眼,已经立冬了啊。”
扶苏捧着一杯热茶,语气很轻松的感慨道。
蒙恬坐在下首微微颔首附和道,“气温开始加速下降了。”
“多赖公子殿下及早做准备,想来今岁冬日能救下不少人的性命。”
“蒙将军谬赞。”扶苏摆了摆手,不敢居功,“我只是提了意见,给你们找了许多麻烦,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靠你和韩非先生的倾力相助啊。”
“尤其是韩非先生,没想到他竟然能提供那么多额外的粮食。”
蒙恬回想了一下后回应道,“那些粮食……好像和国师大人有关。”
“多年之前,国师大人曾跟陛下提及过几种特殊的作物,说它们经过育种筛选后,或许能获得稳定高产的良种。”
“这件事一开始被皇帝陛下安排给了治粟内史麾下的司农官们去办,后来进展似乎不太理想,又被国师大人给接手过去了。”
“韩非先生送来的就是那几种作物生产的食物。”
其实就是土豆玉米什么的。
秦时世界存在这些本不该在先秦时代出现的农作物,但并未成为主流,民间种植的亩产量也一般,但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普通百姓的粮食空缺。
(https://www.tbxsvv.cc/html/114/114550/84274549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