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科幻灵异 > 回到明朝当朱标 > 第446章 船队回归

朱标目送朱棣离去,宫里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且乏味

        次日清早,收到船队消息的朱标,打算把这件事情告诉给老朱夫妇。

        土豆庄园占地有两亩,和宫中的菜地离得很近,这几日正是土豆丰收时。

        朱标站在田埂的宫道上,看着在田间忙碌的朱元璋,汪广洋,郑士元等人,笑了笑。

        能到这土豆庄园中来的人,都不是一般人,这里是老朱的希望,只有和老朱关系好的,得宠的文武百官才可以来这里。

        朝中官员以此为荣,皆想向老朱求个机会,都被无情的拒绝。

        老朱给的原因是怕把地踩坏。

        朱标就不一样了,自己想来多少次也可以,他是最早提倡土豆的。

        “走,我们过去。”朱标说了句,带着身后的小黄门朝着庄园旁的小楼阁而去。

        朱元璋头戴草帽,龙袍早就不见,穿着粗布衣服。

        树下有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宫女在旁边小心的照看着。

        看见过来的朱标,小丫头眼睛一亮,笑容出现在脸上:“爹爹。”

        “奴婢见过太子殿下。”

        “让爹看看。”朱标宠溺的将女儿抱起,帮她擦了擦脸上的灰尘,“脸上都是泥。也没人管管。”

        旁边的宫女下的立刻跪下,磕头求朱标恕罪。

        “孤没说你,起来吧。”

        走进楼阁,朱标对马皇后笑着道:“娘,你这是把她们都叫过来了。”

        看着满地的土豆,宫女内侍,还有常氏和沈知否她们。

        “娘可没有,是她们有孝心,你怎么过来了。”马皇后看着朱标问道。

        “过来看看,土豆今年能否丰收。”朱标走过去冲马皇后笑了笑。

        马皇后点头,她的皇帝陛下对土地可不是一般热情,十分热情。

        “我姑娘都快成土豆了。”朱标看着沈知否说道。

        “咔嚓”

        细不可闻的声音出现在朱标的耳朵,好像什么在啃着东西。

        “卧槽!”

        朱标飙了句粗口,立刻过去把自家闺女啃了口的土豆扔下来,“不可乱吃。”

        沈知否过去将她抱起来,笑着用手帕一点点的擦

        干净,动作轻柔随意。

        谁知她黑漆漆的桃花眼看眼朱标,又一直盯着马皇后。

        不管是马皇后说话还是做事,总之就是看着马皇后,一脸的呆萌。

        马皇后便会笑着过来抱起她:“哎呀,小粘人精。”

        相比楼阁内的和谐,外面的庄园里,大家伙可就是热闹了。

        朱棣跟徐达将土豆抬进竹筐子。

        朱元璋道:“今年这些拿去称一称,这块地是越来越肥沃了。”

        “是啊。”汪广洋平日白皙的面容热的像一个猴屁股。

        不远处,国士院那些官员,正坐在树下挑选优良的土豆,准备明年试种。

        看见朱标,老朱喊道;“你也来挖一株。”

        随后,朱标拿了农具,一锄头下去,整株土豆就连根带果实。

        土豆的枝条早就开始干枯,根部结着七八个,也难怪当初沈家给它叫子孙果。

        朱标蹲着,旁边的小黄门就拿着筐子,将土豆从根上一点点的摘下来。

        “这东西,吃了也可以顶饿,和麦还有稻谷一样。”

        “没有大米白,但是它可以蒸,煮着吃,炒着吃,烤熟,炸着吃……”朱标举着土豆对众官员说。

        “汪相,郑尚书,船队有消息,原本这个月就可以回来,但是孤叮嘱他们寻找东西,今收到消息,找到的那几样东西可比大米,土豆更诱人。”

        众官员面面相觑,这土豆已经够神奇,难不成还有更神奇的?

        “还能有这玩意好?”朱元璋白了朱标一眼,有些不信任的的看着朱标。

        至于其他人,心里不信,但是嘴上也没有说。

        事情就这样过了两个月

        朱棣大婚后不到半个月,大明船队成功靠岸。

        大明,洪武七年,十月。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历时两年多,船队再次回到南京。

        除了西洋沿岸和美洲南北沿岸,和附近的岛屿,并将蔬菜作物外,带回来了苦瓜和玉米,辣椒和红薯。

        这是朱标专门叮嘱的。

        船队人员到达南京城外那一天,百官刚下早朝。

        奉天殿的台阶上,殿廊上,都是穿着红袍的官员。

        “郑总兵和梁国公到京城外了。”

        “郑总兵和梁国公到京城外了。”

        “郑总兵和梁国公到京城外了。”

        一级传一级,声音在庄严的皇城中,传到了众人耳中。

        还没出皇城的官员纷纷侧目。

        弯腰洒扫的内侍也抬起头听着声音。

        朱标自然也听到了,同样的还有老朱,朱棣。

        “想去迎接就去吧,这件事是你的功劳。”老朱说道。

        在朱皇帝心里,他对航海这件事还是不太赞成,估计也不会带回来什么东西,便交给朱标。

        “是。”

        朱标转身,带朱棣一同前去。

        等他们看到三宝带回来的东西,定然会刮目相看。

        街道上尽是看稀奇的人,也有想看看大明船队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

        接到蓝玉和三宝,两人先去见朱元璋,将所有的珍品清单都呈了上去

        东宫设了酒席,朱棣陪同。

        三宝很有条理的将自己这两年内所经历的,知道的,以及到过的国家,中间还夹杂着各国的一些野史,以及沿途的水系,山川,风土人情等。

        为了讲的更清楚,还特意加了名字,把朱标曾经和他讲的那些名字都对应起来。

        不同于中原的风俗,以及矮人国。猎人岛这些事情,听得朱棣十分惊讶。

        现在所处的大明只是世间万物的一角,大洋沿岸有人居住。

        三宝将一切说清楚,略微停顿。

        这期间。蓝玉只是安静地听着,没有任何的骄纵,等三宝说完后,他才开始。

        “殿下不知,我们大明的羊在有些岛屿国家,竟然一只羊可以换一石宝石翡翠。”蓝玉咂咂嘴。

        你喜欢的东西在人家眼里就是一文不值朱标知道有的海外国家盛产珍珠玛瑙。

        但大明有的东西,不值钱,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矮人国他们有多矮。”

        朱棣明显精神一振,和蓝玉攀谈起来。

        蓝玉谦让道:“此事,你还是问郑总兵,在大洋上的日子,船队都是靠他,我只不过镇压一些海贼和生活当地,想抢我们宝船的人。”

        “

        殿下,你让奴婢找的东西,奴婢一刻也不曾忘。”

        三宝说着,便从小箱子中把两年前朱标交给他的图纸取了出来。

        “这在美洲时,奴婢拿给当地的酋长看,他们说这叫珍珠米,不叫玉米。”

        三宝拿出五六根手掌长的玉米棒子。

        这种比后世的要小很多,产量不高,颗粒也小。

        但好歹有了,就很不错。

        “名字不同,也不妨事。”

        各地不同时期,方言都不一样,这玉米可是有很多种叫法的。

        就像土豆又叫芋头,洋芋,土豆

        玉米自然也是。

        玉米,包谷,苞米,玉菱,玉麦,六谷,珍珠米,红颜麦

        随后,三宝起身,拿出几颗养的绿油油的植物。

        红薯秧子朱标拿起来看了看:“三宝,孤不是说要地瓜吗,就是红颜色,很甜的。”

        三宝立刻请罪:“原本小安岛那人送了奴婢一些,谁知船走到半路是,有些坏掉了,有些干了。哥舒翰便帮奴婢种起来了。”

        朱标也能理解,便说:“即将入冬,这些秧苗要想法子安置。”

        见朱棣好奇,蓝玉表示这些吃起来很不错。

        “海椒呢?”朱标问道。

        “在那罐子里,哥舒翰帮奴婢储存的。”

        蓝玉道:“殿下,为了这些,郑总兵吃了许多苦,他率人单独驾船去找的。”

        朱标点头,表示他不会亏待:“拿出来看看。”

(https://www.tbxsvv.cc/html/112/112602/3578982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