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墨客 > 第86章 拜见座师

        看着小七摔的鼻青脸肿的样子,郑长生就好笑。

      大个子也真是的,你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好,那陶制的刹车片为何不让老族长给他烧出来一套捏?

      小七看着摔的散了架的香车,心疼的眼泪都掉下来了根本就不顾及她的裤子都磨破了,膝盖还在流着血。

      哭的那个凄惨就别提了,

      怎么劝都不管用,

      “好吧,莫要在哭了,在哭少爷我就不给你做了。”

      “果真?少爷莫不是在诓我?”

      “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颗钉。”

      小七的哭声戛然而止,破涕为笑,笑的很灿烂,眉毛都成月牙状了......

      郑长生一边给小七重新组装,一边心里没来由的一阵的怒从中来。

      母亲之所以要坐轮椅,还不是狗日的赵氏兄弟害的。

      张黑虎下落不明是没法找他的晦气了,等有朝一日见着了再说,可是这赵氏兄弟可还在金宁县活蹦乱跳着呢。

      做下如此的恶行,祸害了老子一场,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

      世上哪有如此的便宜的事情?

      他脑子在飞速的转动着,思考着怎么对付赵氏兄弟。

      等小七要的香车组装好了,他脑海中的计划也大致的成型了,等着吧,有你们笑不出来的时候。

      据黄历显示,三日后是一个好日子,乃黄道吉日。

      郑长生决定去拜访一下县尊大人周明通,现在自己也算是周明通大人的学生了,因为他的案首可是人家点出来的。

      尊称一声座师这是应该的,文人官场风气使然,这是大家都遵守的师徒规则。

      之前郑长生见到县太爷的话要磕头下跪的,可是有了功名那就不同了,只需自称学生作揖行礼即可。

      免去了下跪之大礼。

      “学生郑长生见过座师。”郑长生是深深一揖,毕恭毕敬的,对于重视礼节的人,那是丝毫不能马虎。

      对于郑长生这个孩子,周明通是极为喜爱的,就不说他因为郑长生受了多少好处了,单单就这一个案首的成绩,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阅卷的时候都是密封的,根本就看不到名字和座位号。

      他忙活了一天一夜才算是把所有考生的试卷认真仔细的看了一遍。

      唯独郑长生的这份试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手欧体小楷,写的潇洒飘逸,遒劲有力,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在馆阁体还未大兴的时候,是讲究书法个性的。

      字体就是一个考生的门面,如果连字都写不好,那你还想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还有那篇为民请命之策论,可以说让他耳目一新。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况且这个学生还是来自未来。

      方克勤就是一篇为生民立命,直陈朝廷弊端,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

      受方克勤的影响,郑长生的这篇文章,也是放胆敢言,可是着实的惊坏了周明通。

      当即取中案首,后来拆封之后,发现这篇文章竟然是和他有着密切缘分的郑家小郎。

      他可是得意坏了,果然此子跟我有缘。

      心里大喜之下,连吃饭都多吃了两碗,还有当夜他在小妾的肚皮上不知折腾了多久,才心满意足的睡去。

      就在睡梦中还在想着郑长生这个名字。

      第二日他就亲笔写下发案榜,郑长生乃头一个。

      这发案榜说起来是有讲究的,要写成一个圆形,榜的正中央写一个大大的“中”字。

      围绕着这个中字,是用取中的五十名考生座位号组成的两个同心圆形状。

      案首的填写也是有讲究的,是在外圈正中位置,写的时候要提高一个字的距离,以示区分。

      距离发榜已经数日了,他估摸着郑长生也该来府衙拜访了,所以这几天他特意的没有外出,说白了就是等着接见郑长生呢。

      这都是不用说的潜规则了,取中的学生拜见座师这是必然的。

      可是别的那些学子他都没有亲自接见,只是让师爷代为接见。

      这次郑长生前来拜访,师爷本想着也代为接见,可是没想到县太爷知道后呵呵一笑,屏退师爷,他自己亲自接见,重视之意,已经可见一斑了。

      老师爷招呼人奉上香茗后,就退了出去,一路上招呼府衙的闲杂人等,不要靠近以免打扰了县尊师生的雅趣。

      老师爷是金宁本地人士,名为张方可,年五十有六,前元的时候即为县府师爷,大明立国后县太爷是换人了。

      可是胥吏们还是照常使用,这也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因为毕竟是熟门熟路的,一县之内的情况他们都了然于胸,要是换做别人,光是熟悉县务那就费老鼻子劲了,就算是熟悉后,他们也真未必能有这些老人们做的好。

      张方可与县衙推官赵信都是前元留用的官吏,两人自然也是老相识了。

      他们两个人联起手来,都能架空县太爷,你就可以想象基层胥吏之权势有多么的滔天了。

      赵信的弟弟赵德那一屁股烂事儿,张方可是心里明镜儿似的,不过他虽然知道,并未跟县太爷告密。

      无他,关键是赵信,他跟赵信关系匪浅,前元那会子两个人是狼狈为奸,没少干坏事。

      可是到了大明朝,新朝新气象嘛,又听说当今的皇帝极为痛恨贪官污吏,所以他是彻底的幡然悔悟,一心的辅佐县尊周明通。

      可是赵信他也不敢得罪啊,赵信可是有他的之前的把柄呢。

      所以他对赵氏兄弟的恶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还跟县太爷打马虎眼。

      没办法啊,赵信要是把他们之前干的那些劣性说出来,估计传到朱皇帝的耳朵里都能把他扒皮抽筋点天灯了。

      其实,别说是前元的那些官吏了,当时大势已去,能贪就贪,能搂就搂,这很常见。

      就是现在大明的这些新委任的官员也不乏贪腐之员,朱皇帝都不知道喀嚓掉多少贪官污吏的脑袋了,可是仍旧是不能制止。

      关键就是权利二字,手里掌握着权利,就难免的受人巴结贿赂,德行节操好点的或许可以,稍微意志薄弱的那就被拉下水了。

      

  大明墨客      



(https://www.tbxsvv.cc/html/110/110469/2522681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