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欢乐大世界 > 第4002章 连长,不至于吧???/千里送鹅毛新解/致白居易先生的退稿信

?    [======    =====]        晴空万里的某天,话说有一炮兵连的连长看天气这么好,就集合所有人员拉着大炮到野坡地里进行强化训练。

    当众人行至一片瓜地时,连长下令就在此地旁边训练,不一会儿,一切准备就绪了,连长把旗一挥喊到:“第一炮预备!……放!”,“轰”的一声,这第一炮打偏了,打到瓜地里去了,连长的脸上微微表现出了点儿不满的表情,但是他又将旗一扬喊到:“第二炮预备……放!”,“轰”的一声,这回也没中目标,炮弹又冲着瓜地去了,连长终于忍不住了,大吼到:“第三炮要是再打不中,今天谁也别想吃饭!!!第三炮预备………………”

    连长的“放”字还没说出口,只见瓜地里晃晃悠悠地爬出一个混身破破烂烂的人来,这人冲着连长就爬过去了,爬到连长的身边一把抱住连长的腿哭到:“我敬爱的连长同志啊,您不至于吧?我不就偷了几个瓜啊,也不能用炮轰吧???!!!”

    ~~~~~~~~~~~~~~~~~~~~~~~~~~

    亦歌

    别以为我要跟您说个礼轻意重,情深意长的故事。这世上以讹传讹弄巧成拙

    弄拙成巧张冠李戴黑白颠倒的事儿海了去了,就连孟子也叹曰,“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你以为孔融让梨,张良拾鞋的故事就是真的么?

    嘿嘿……

    果真如此,孔融早该是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圣人了,应该和西洋圣人差不

    多,给人打了左脸再把右脸凑过去,怎么后来就“恃才负气,……言论往往和传

    统相背,……多讥嘲之辞”(《辞海》)而弄得身首异处呢?再说黄石公,如真

    有什么《太公兵法》,怎自个儿就不去出仕?说是归隐山水,又靠何为生?

    却说“千里送鹅毛”这故事,原是说一个叫缅伯高的边远地区使臣,背了只

    天鹅去长安进贡。路上鹅毛弄脏了,他就在沔阳湖边打开笼子,让天鹅下湖洗洗

    羽毛,不料天鹅展翅飞去,缅伯高遂倒在湖边大哭一场,后来急中生智,捡了根

    羽毛去长安进贡,居然受到唐皇嘉奖,传为佳话。现代人多以“千里送鹅毛”来

    替自己的薄礼粉刷一番。

    如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此典故和事实大有出入:缅伯高既能想出这“千

    里送鹅毛”的绝句来,就不该笨到会让天鹅出笼子下湖去洗澡。试想那天鹅乃是

    贡品,一有闪失可是掉脑袋的事,会如此大意么?说来有些荒唐,不过事情的经

    过恐怕是这样的:

    话说大唐盛时,真个海清河晏,华夷归心。各地来长安进贡的使臣络绎不绝;

    或金珠彩缎,或奇石异玉,把个圣明的唐皇也弄得眼花缭乱。见识多了,便渐渐

    挑剔起来,贡品如不新不奇不异,就随便收下,也无半点赏赐褒奖。使臣便只得

    盘算来年如何采得些新奇物品以博得圣上开颜,好升官发财。

    一日,离沔阳湖不远的官道上走来了一位身背竹篓的精瘦老者,约五十余岁,

    留一络山羊胡子,眼小而狡黠,满脸怨恨。不用回头他就知道背篓里的扁毛畜牲

    正以高傲得意的眼神打量自己。他不由得自怨自艾:好不容易用了些水磨的工夫

    才把张寡妇的心给弄活了,不料让大人叫了去谋划贡品之事。也该着自己嘴臭,

    说圣上什么贡品没见过,非得送上一样与众不同的,圣上才会看重大人。又说,

    常言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来那天鹅必是稀罕珍贵之物,大人何不将后

    院池子里那只黑冠大白天鹅献给圣上,保不定会龙颜大悦,让大人官升一级。大

    人听后连连称赞,便立马要自己亲自背上这畜生上长安去。咳,他***!如今

    找了这个木梢背,况且长安又山高路远,背了这二十来斤的畜牲日夜兼程,真是

    苦不堪言!这畜牲更是一副幸灾乐祸的眼神,还不时地扯一扯长脖子上的大红缎

    花,以示身价不同。“看我不把你这挨千刀的贱脖子在湘妃竹上绕一圈,再打个

    结”,缅伯高恶恨恨地骂道。

    如此一路灰头土脸,到了沔阳湖边时,缅伯高的脚上已打起了水泡,麻搭耳

    鞋也磨穿了一双。想想离长安路途尚遥,缅伯高不由得气馁之极,便解下竹篓,

    一屁股在湖边坐下。越想越气,便重重踢了一脚竹篓,天鹅昂起脖子,大叫几声

    以示抗议。缅伯高悻悻然,掏出干粮吃了起来。那鹅也伸长了脖子,摘吃篓边的

    嫩草。缅伯高一边吃,一边咕溜溜地转动着小眼。他忽然停止咀嚼,露出一副若

    有所思的样子,脸上渐渐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那鹅注意到了这反常现象,便以警

    惕的眼神观察缅伯高。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它心里有些不安。

    缅伯高站起身来,将竹篓藏进芦苇深处,然后四面眺望了一下,见到湖西不

    远处有面杏黄旗高高挑起,上书一个大大的“酒”字,便向那里走去。那天鹅在

    苇丛里等了好一会才见缅伯高哼着小曲一步三摇地走了回来。缅伯高将一壶高粱

    酒和一小瓦罐酱油放在地上,不无得意地用阴险的目光打量了一下天鹅,那鹅不

    由得起了一身鹅皮疙瘩。***!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缅伯高采了些嫩苇心,又在水边挖了些淤泥,将天鹅从篓里提出来,用一细

    股麻绳将天鹅的翅膀和掌牢牢捆住,拔了一根羽毛放进怀里。然后他便开始用嫩

    苇叶将天鹅细细包裹起来,完了再抹上一层淤泥,之后便再是苇叶加淤泥,将天

    鹅变成了一个大泥球,仅把嘴露在外面,又在屎眼留一小洞。干完这些,缅伯高

    搬来三块大石,排成品字行,又捡来一大捆干芦苇杆子,将大泥球卡在石头中间,

    用火石引了火,开始烤那泥球。天鹅至此方知陷入绝境,便张嘴大叫,还没来得

    及出声,便被缅伯高不失时机地灌了一勺掺了酒的酱油。又咸又辣,便哑了鹅嗓。

    那鹅只觉得腹底渐渐炎热,喝下去的酱油和酒迅即行散四肢百骸。

    缅伯高先用文火烧烤,大泥球开始“嗤嗤”冒出热气,天鹅艰难地张嘴喘息,

    屎眼里不断地排出污物。缅伯高不时地给天鹅喂上一勺酒和酱油。如此过了一会

    儿,天鹅慢慢地只有了出气没有了进气,污物也已排尽,缅伯高便用泥封上了屎

    眼和嘴,改用大火。渐渐烤至泥球外面焦硬开裂,便停了火,将滚烫的泥球拨至

    炭火中煨,待炭火冷却,用一大石将泥球砸开,泥球应声碎成两半。乖乖,一只

    肥胖肥胖,酱红色的叫化鹅滚了出来,身上的毛皆已脱落,和苇叶淤泥结成硬块,

    酱香酒香肉香混成一片,真个惊天地动鬼神,连佛也要踏波而来。缅伯高咽了几

    口吐沫,迫不及待地斟了一碗酒,撕下一只鹅腿就饕餮大嚼起来。这鹅骨烂肉不

    烂,皮肉呈酱红色,略有咸味,伴着酒的醇香及苇叶的清香。“好鹅呀好鹅!”

    缅伯高满嘴鹅肉,含混不清地赞道。他一边抹了把从嘴角流下的油汁,一边暗暗

    得意:想不到皇帝老儿的贡品竟成了我口中的叫化鹅。

    缅伯高酒醉鹅饱,又琢磨了一会儿和张寡妇的好事儿,随后站起身来,将油

    腻的手在胸前擦了擦,一脚将竹篓踢入沔阳湖,又将剩余的叫化鹅包好,这才轻

    装向长安进发。

    多日后,缅伯高终于来到了长安,随着各地前来进贡的使臣去见唐皇。看着

    那些肩挑礼担不胜重负的各地朝贡者们,缅伯高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一会儿

    宣名上殿,缅伯高整了整衣襟,上殿去拜了唐皇,然后便一脸戚容地开腔唱道:

    “将贡献唐朝,山高路又遥。

    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

    ……”

    唱到这儿,他不禁打了个饱嗝,飘出些鹅肉香来,便赶紧定定心,接着唱道:

    “……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唱完,他恭恭谨谨地从怀中取出一根洁白的鹅毛献给皇上。

    只听得两边响起一片赞誉之声,旁边闪出几位大臣上奏道:“陛下,那黑冠

    白天鹅因路途遥远,洁体遭污,缅伯高一片诚心将其放入沔阳湖清洗,不想那鹅

    展翅飞走。想缅伯高乃一化外之民,竟也懂得大唐礼仪,特将此落下的鹅毛千里

    迢迢携来献于陛下,以示礼轻意重,可见陛下好比鸟生鱼汤,真乃社稷之幸万民

    之福也。”

    唐皇被人戴了这几顶高帽子,不由得也轻飘飘起来,遂龙颜大悦,降旨道:

    “缅伯高千里献鹅毛,其心可嘉。特赐黄金百两,锦缎两匹,御马一骑。……”

    底下各地使臣看看各自的礼担,均面有愧色,自叹不如。

    缅伯高谢了唐皇后领了礼品出城。骑在高高的御马上,他一边剔着牙缝里的

    鹅肉一边暗笑道:“只要胆大些,皇帝老儿也好蒙得很。”说着,又打了一嗝,

    便晃着脑袋轻声哼唱起来:

    “将贡献唐朝,山高路又遥。

    左思右想想,还是鹅毛好。

    架起苇杆火,来把贡品烤。

    酒肉香四溢,佛也伸手要。

    完了拍拍肚,轻装来上道。

    礼轻意更薄,千里戏天朝。”

    这便是“千里送鹅毛”的真实来由。您信是不信?

    ~~~~~~~~~~~~~~~~~~~~~~~~~~~

    尊敬的白乐天先生:

    大作《长恨歌》收悉,拜读后叹为观止,先生真乃文坛之超级大腕也。不过,先生之文美则美矣,倘不做必要的技术处理,恐难在鄙刊发表。现将大作璧还,请修改后再寄来。退稿原因有三:

    其一,标题不醒目,没有吸引力。看书看皮儿,看文看题儿,先生之《长恨歌》,乍一看标题茫然不知所云,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若直奔主题突出重点,干脆改为《公公儿媳**记》或《艳妃喋血马嵬坡》、《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的故事》。

    其二,描写粗疏,语焉不详。杨贵妃乃中国四大美人之一,她的衣食住行、生活秘闻、个人**,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她在华清池是怎样“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她与唐玄宗是怎样“芙蓉帐暖度**”的?她的硕乳是怎样被安禄山的木瓜击伤的?她的《霓裳羽衣舞》是三点式表演还是脱衣舞?……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揭开宫庭秘史、澄清历史谜案、研究盛唐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而先生却在这些关键地方,或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或为美者讳秘而不宣,殊不知这里正是“诗眼”,要实写、详写、大写、特写、全方位多角度地写、细致入微纤毫毕露的写。不要怕篇幅长,我可以给你留下3万字的版面。当然,鉴于目前“风紧”,“下三路”描写过滥过露有关方面恐会找上门来,先生可在紧要处来个急刹车,使出“□□□□(此处删去××字”的绝招儿,这样即可脱了干系,又能取得“此处无字盛有字”的艺术效果。

    其三,情节平淡,缺乏艺术想象力。先生太拘泥于史书,不敢越雷池半步,“现实”有余而“浪漫”不足。君不见影视片《新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已非昔日文弱书生之形象,一改而成为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依在下拙见,《长恨歌》后半部的情节似可如此“戏说:杨贵妃在马巍坡兵变将缢死之际,突然跳起《霓裳羽衣舞》,此舞竟是武林功夫,比少林拳铁砂掌厉害百倍。金莲踢处人头滚,玉手舞时鲜血流,贵妃单枪匹马杀出重围,亡命天涯,东渡扶桑。因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卖笑青楼,一时间门前热闹车马稠,日进斗金遽成富婆。因去国千里思念玄宗,遂乘波音777返回长安,正当与玄宗在长生殿交欢之际,突然艾滋病发作,猝死与玄宗怀中……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请先生将稿件修改后火速寄来,鄙刊将在下期作为头条隆重推出,并将结集出版,收入鄙刊的言情系列丛书《粉黛香》中,鄙刊一定竭诚为先生服务,使先生大名再度辉煌,先生大作重放异彩。

    有一句话真不好意思启齿,不过,说了我想您也会理解的。那就是,鄙刊刚刚创立,资金有限,不久前又落下制黄贩黄之名而被罚去不少银两,眼下经济拮据,先生若要发稿、出书,托须支付审读费、编辑费、出版费、印刷费共计8888元人民币(先生若有开元通宝则588钱足矣)。考虑到你是名人,我还为您优惠了50%,请您保密,勿给其他作家露底儿。区区小钱,对于您这位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的部级领导来说,岂不是小菜一碟耳?

    殷切期盼您的大作和ney。

    《女儿红》杂志社黄编辑

    ×年×月×日

    ==========                +        fwx.===============

(https://www.tbxsvv.cc/html/11/11126/417423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