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废话之前,先建议想要一个男主角的老大往文案看,已经把8提拔上去了,根据图雅推荐的标准。不过,按这个标准,第三卷的男主就该归4了,没意见吧?4党也不用高兴,4头上的一盆脏水是免不了的。
首先要说明一下,我看待九龙夺镝这段历史的视角也许和大部分的读者和作者不一样。不是刻意与众不同或者想显得高人一等,实在是年龄经历和兴趣焦点不一样。大学时,兴趣加上附庸风雅,读了几本心理学著作。最近3年,“研究”重心在婴幼儿心理和教育。这些形成了本文中对人物的视角。
其实不怎么看清宫戏,就像题外话里说过的,看见半拉秃瓢加一条辫子就腻歪。看过《雍正王朝》全本,因为人人说好,拍得演得也确实好。特别是我当初对那段历史知识有限,见剧中的8那么嚣张,还以为他的出身和地位比后来的雍正还高还牛。后来有人推荐《康熙大帝》说是姐妹篇,没能看完。也许对方鸿渐印象太深,总觉得那个康熙尖嘴猴腮,勾肩驼背,阴险狡诈。(真实想法,陈某粉丝不要拍我!)还有那个xx花,倒牙!后宫那么两三个女人,生出一大堆儿子,也让我叹为观止。除此之外,电影电视就再也没有了。曾在图书馆借过一本二月河的雍正系列,不知台湾还是香港的版本,繁体字竖拍板,看得太累,就没有再找还有没有其他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看了这么一本,感觉电视剧本比起小说又把雍正往“人民公仆”美化了一番,怨不得当初有谣传某国家领导人看得哭了,带入感啊!
倒是看了几本清穿,对九龙夺镝的历史有了点兴趣。尤其是对于8的种种说法,感觉颇有破绽。一查资料,不得了,好可怜的一个孩子!对照我们这些年轻妈妈奉为圣经的育儿宝典,皇家养孩子的办法,所有涉及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地方都是反着来的!目的就是培养一群缺乏感情的统治工具。这么一群苦孩子,也不知是怎么长大的!还个个不同!
我的兴趣在于推究猜测他们是怎么“长大”的。
心理学上说,早期不能被满足的渴望和需求会沉入潜意识,在未来的人生中,投射到另一些方面上。这个理论是这个故事的来源。
楚言是对照组。她在一个近乎完美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受到完全的教育和智慧的引导,有着健全的人格。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完美的。她的身上寄托着我对自己孩子的希望,自信,勇敢,坚强,聪慧,有爱心,有教养,适应能力强,待人平等,爱护弱小,勇于追求又能随遇而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追求金钱但不做金钱的奴隶,etc。
她又不是一个凭空想象的人物。她的环境经历职业性格爱好能力,来自于现实中的一些女性,集中精华,突兀地优秀也就不奇怪了。同时也保留了这些人身上有普遍性的缺点,并不只是文中那些阿哥们看出来的那点小东西,而是叛逆(极度抗拒“被控制”),任性,感情(尤其是爱情)上被动(很少主动对人示好,满足于小圈子),自我保护欲极强(极端排拒有可能的伤害),刻薄多疑,优越感强(傲慢?),自信到自负,不肯吃苦,等等。应该还有,一时想不起来。
有人说她自我,妥协。西方文化宣扬个性,又重视团队精神。这两个字眼在英文里都不是贬义词,反而带点褒义。所以不列出。
对于在古代的生活,有几点应该提一提。
她蔑视皇权,蔑视男权(注意,不是蔑视男性)。腹诽康熙的那些话,随便一句就够她死十回。行动上,她用不肯下跪之类来满足自己的反抗欲,掩饰更深层的反抗。她心里不愿意嫁给任何一个阿哥,从而留在这个环境。虽然没能看清她的真面目,康熙知道她“不合做皇家的媳妇”。
与这条相承的是务实的女权主义。她对女性比对男性好,因为切实地有“第二性”的感觉。
有智慧,但并不精明。直觉发达。
她身上还有一个特征,温暖,在我看来,这才是她最能吸引皇宫里的人的地方。
说到直觉,不得不提一下心理活动的问题。我不知道多少人每遇到一些事都会来一大段心理活动,我是不会。很多时候什么也没想就做了说了,被人问起为什么,需花双倍三倍的时间才能解释。真的思量起来的事情,没个几天甚至一两年,得不出结论。
我自问是正常的,因为,据说,人的行为有90%决定于潜意识,只有10%决定于意识。所谓潜意识,就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也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的地方。
这就说说抱得美人归的阿某。新婚夜发现新娘不是原装货,而且企图羞辱他这个新郎,出去跑一圈,回来说不问了,以后真就当没事人似的。有人说阿某的心理描写不够转变太快,有人甚至因为阿某的轻易“原谅”了女主而认为他失去了自我(??),不喜欢他了。下面说说我的逻辑。
阿某的那段自白写得很清楚,他没有处女情结,是因为她的态度受伤,可是发生过的事情无法改变。这个婚姻是“和亲”,就算不是她,随便一个二手货的公主,他也只能认下,最多回去后冷落她折磨她出气。(楚言打的是这个算盘)是她,他爱她要她,仍然希望与她共组家庭,眼前就有一个障碍——这一夜,是石头,搬走,不是石头,忽视。要不然怎么办?把障碍扩大化?
阿某是个有才干有魄力的王子。前文说过,噶尔丹余部不肯投诚他父亲,却效忠于他。在没有得到父亲和叔叔的首肯下,他敢自己跑出来结交蒙古其它部落,决定和清廷联姻。这么个人,看清了自己的心意,有什么放不开的?他听到风声,楚言另有所爱,婚约作废,免不了他的缘故。这件事说不清谁该原谅谁。就像楚言算计过的,他在北京没有根基,楚言真的打算背着他干什么,他一点办法没有,为什么不干脆大方一点?
这里,如果还需要太多的心理活动才能相通,就不是阿某了,而是某穷酸秀才。
阿某爱上楚言,有点像个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过程。当然,首先,楚言很可爱。草原上,对楚言是初见,对阿某不是,之前阿某就认识“楚言”,同行过一段。那么个小姑娘,阿某一眼就看透了,再见时她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还有皇子们对她爱护(男人的劣根性!),那时那句“我喜欢你”真的不值多少钱。和亲是个麻烦事,他既想做成又怕做成,最好能弄个亦真亦假,顺手就把她抬了出来。他对她有兴趣,加上自尊和企图,越想越觉得是个好主意,光面堂皇地说了一通,弄了个四年之约,达到了目的。阿某是个认真的人,考虑培养培养感情,可惜没时间了。
文中没写,可看官们想想,回到准噶尔,他能不再三解释这个约定的由来么?于是,楚言的名字被他反反复复地提起,也许还被他夸成了一朵花。为了让事情简单,他也许会说爱上她了,反正他爹和他叔叔也拧不动他。一次,两次,三次……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何况,原本也有两分真实。至于那个占卜,对阿某这种人,只是添了几分刺激。
*****
今天听到一个说法:女孩小时候(从二三岁)很明白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可是,青春期(大约十一二岁以后)女孩把注意力投给了异性,迷失了自己,直到成年后又不得不花很多时间重新找回自己。多少人觉得是这么回事?
自己有了孩子,对所有的孩子都突然敏感起来,也有了很多机会观察比较很多年龄相仿的小小孩,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成长。过去在中国,男孩是不能当女孩教养的(可以当女孩打扮?),女孩当男孩养的好象不少,小男孩小女孩的表现区别不是太大。如今,我满眼看见的十岁以下孩子,男女有很大差别。女孩的心智发展早了男孩很多,尤其在语言和交际方面,普遍地,性格更开朗外向,也更霸道。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女孩叽叽喳喳指挥男孩,哪怕男孩还要大一点。男孩不是傻哭反抗,就是傻笑跟着,再不就是傻愣愣地没听明白。真的,我家傻小子就这样。也许,女性真的是在青春期后,浪费了太多心神精力在异性身上,所以才变“笨”了?
因为这点感慨,所以先说说宝珠和绿珠。
故事跟着楚言走,几次冲突都是采取了女主的角度,对宝珠确实刻薄了一点。不过,我的本心对这个人物还是颇有点欣赏和怜惜,以及很多的感慨遗憾。人如其名,宝珠是那个时代一颗难得的璀璨明珠,脂粉堆里的英雄。泼辣跋扈的表面下,她爱恨分明,对很多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坚持,认定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即使认定了楚言是情敌,在设法打击的同时,仍能看到而且欣赏对手身上的优点。楚言性格上的一些优点,她也有,不同的是她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努力把握一个男人。也许,在那样的时代,女人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与其说是她的不智,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相比之下,绿珠只是一颗普通的珠子。不笨不傻,有判断力,但是虚荣,不讲道理。心存不满也不敢反抗,忍气吞声,宁愿去恨一个应该感谢的人。原来的想法中有一段文字,讲的是绿珠听说楚言要远嫁,幸灾乐祸,怀湘一气之下,违背对楚言的诺言,告诉她实情,愤然离去。落笔时觉得这样对绿珠太过分,不应该把她往可恶里写,因为她只是一个可悲可怜的女人。
楚言优越于她们的地方,不是比她们完美可爱,更不是比她们美丽,而是现代社会和教育赋予她的自信独立。她绝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一个男人低下,才华能力胆量更是胜过文中许多男人,因此,没有一个男性能够或者敢于俯视于她。
二十一世纪的女性并没有任何权力轻视过去时代的女性。美国立国时,宪法规定人人都有参政权,但这个人人却是仅指男人(女人不是人?)。我们今天的就业权投票权参政权等等,都不是另一个性别的恩赐,而是一代一代的女性不懈争取,甚至付出血的代价,取得的胜利果实。新中国成立之初,宪法就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如果没有世界大气候的变化趋势,我们会不会还在缠小脚?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更不是大女子主义者,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直到某一天,意外地在一家博物馆看见不大的三面墙的黑白照片和文字介绍,我落泪了。那一日,我知道了感恩。遗憾的是,我甚至记不得那是哪里的哪一家博物馆。
所以,在文中,我写了一群似乎游离于主线情节之外的女子,身份低微,容貌普通,境遇堪怜,努力地活得有尊严。
*******
说阿哥们之前,先要说说他们的“出处”——康熙。
不敢评价康熙的历史功绩,因为不知道帝王之伟大的标准。把统治进行的最有效最彻底?称他为“千古一帝”倒是没错。在位最久,幼年即位,基本上是在皇帝的宝座上长大的。什么也没做,仅仅出了一次天花,皇位就落到了他身上。我完全不相信他能切身地了解和体会他的儿子们的“苦痛”。他是“天命所归”,基因优秀,怎么会生出一窝的“孽子”“逆子”!?晚年老头心中充满愤怒和失望,对儿子的,对臣子的,也许还有对命运的。其实,一切的根子都在他身上。
康熙是想做个好父亲的。父母之爱的缺失大概一直是他心头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登基后康熙是由孝庄扶持着长大的。我对皇帝养成史不大感兴趣,想的是其他一些问题。不知孝庄更多地是把康熙当作孙子疼爱着,还是把他当作手中第二个小皇帝拨拉着?
康熙无疑敬爱着孝庄,这种敬爱是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敬畏?假使有个象唐朝那个袁天罡一样“察天命”的道士出现,指着他某个妃子或者儿媳妇说:此女能够成为“孝庄二世”,在将来的某时辅佐幼帝定国安邦,康熙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因为对孝庄的感激和慕孺之情,从此对此女另眼相看,加以培养?还是,立刻把道士推出去砍了,再找个机会不露痕迹地除去此女?顺便问问,孝庄本人又能不能容忍第二个“孝庄”出现的可能?
我的感觉是,孝庄的出现是个偶然中的偶然,慈禧的出现倒有某种必然。弓马上衰退之后,八旗男人的绝大部分就只会混吃等死,汉人蒙人都被压得死死的,就只有八旗里的女人能够夺他们的权。
康熙想做一个好父亲,可惜既没有榜样,又得不到指导,也只能摸石头看看能不能过河了。在太子身上花的心血和精神最多,太子也就成了一个失败的试验品。
据说,把人推进一个完全黑暗的陌生的空旷房间,这个人会摸索着找墙壁,摸到房间的边界才会开始有安心感。做父母的,从婴儿期开始,要为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setlimits。小孩则通过pushlimits,并且测试父母的反应来得到安全感,学习socialskills,体会父母的爱,慢慢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无尽的溺爱和纵容,不但宠坏了孩子,惯出许多坏习惯,也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与人相处。严重的,有些人终身走不出幼年时的阴影,做出各种各样的恶劣行为,挑战父母,寻找boundary。感觉上,太子就是这个理论的反面案例。
一般的小孩,即使父母不称职,还有祖父母叔伯等其他长辈,以及老师,据说,只要能得到一个成人的全心的爱和近距离的关心,加上适当的指导,孩子就可以心理正常地长大。可太子的教育完全取决于康熙,可怜的孩子,甚至没有母亲。
他的种种恶行一方面是对父亲的试探,另一方面也是对父亲的反抗。因为康熙在宠爱他的同时,为了自己的帝位安稳,也在压制他打击他。兄弟们又因为他超然的地位和得到的太多父爱,对他虎视眈眈,心存仇恨。兄弟多,老爹只有一个,僧多粥少,皇家的siblingrivalry也比普通人家厉害。在孤独和茫然中长大,承受着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心灵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避难的港湾,天长日久,任何人都会受不了。太子的生长过程和康熙对他的管教方式注定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都非常糟糕,EQ很低。这么个人,在那么个环境下,走向疯狂,是正常的。
太子是可恶,可他首先是个可怜的不幸的孩子。甚至,我以为他是九条龙里最可怜的。
历史上的10就是个憨人,才能平平,但是让人放心。母家高贵,虽然不是很的父亲欢心,康熙在时,好处总少不了他一份。头脑简单的人容易平顺,平顺的生活使头脑更加简单。成为九龙之一,10加入了一场不适合他的竞赛。
我觉得雍正后来对付8,9,14都可以理解,那么对付10却是过分了。除非因为10对8死心塌地。10的性格确实有可能认准一件事一个人不回头。
喜欢上楚言,完全是那个年纪的少年的正常心动。有些傲慢然而憨直的少年遇上精灵淘气的女孩,被作弄,丢面子,却又度过一段开心时刻,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这个人。粗线条的他不会去分析爱情婚姻的种种,只知道喜欢和她在一起,就是被她逗得团团转也是心甘。粗神经的他也不会寻找最佳的时机表达心意,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另一个女人。虽然在磨合中渐渐发生了感情,执拗的性格仍然使他把楚言摆在绿珠之前,最终伤害了both。对10最好的形容是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背后是他可爱的性格,以及缺少真挚的关爱和体贴的指导。
如果是在今天的社会,9多半不需要居于哪个兄弟身后,为父的也不会轻忽这么一个商业天才。可惜,他出生在重仕轻商的社会,政治顶峰的皇家。无疑,9在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皇子,有着优于常人的便利。可那么多黄带子红带子,只有他发大财了,卖官鬻爵不是充分条件。我情愿相信,9的财路比今天的很多□□来的光明正大,合理合法。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人民共和国在古代莫非皇土。
9对身份地位力量很有感觉,对于楚言的“嚣张”很不以为然,谈生意经之外,对她是作为“哥哥的女人”容忍下来的,却娶了敢对他恶言恶语拳脚相加的寒水,还为此不得不忍受楚言的刁难。
9和寒水相识的时候,角色倒置。那大概是9一辈子最狼狈最失意的时候,皇子的光环掉了,没有金钱傍身,犹如一条丧家之犬。寒水出于怜悯“施舍”一碗面救他于饥饿之中。9关于自己家人的说辞,简短平实,不含感情,不带温度,隐去了一个“皇”字,其他都属事实。也许,“家”在情感上就是如此?寒水不因为他的“寒酸”而看不起他,对他的“美貌”无动于衷。隐瞒身份的那段时光,他用唐九的名字和真实的自己面对寒水,大概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他从女人身上得到过种种,却是第一次感受到纯然的温暖。世上有许多好女人,9却未必有机会遇到第二个,精明和霸道促使他不择手段地将这个女子和这份温暖收藏。因为珍稀,故而珍惜,有关寒水的事情也有了异乎寻常的好耐性。
设置寒水这个人物,不是为了答谢一个长期的粉丝,也不仅是为了情节的需要。写九龙里对楚言最不感冒的9的一段情,是想说明这些阿哥心底的情感上的渴望是温暖。
承认这一点,就不难接受楚言身上自然而然散发的“温度”如荧光灯一般吸引四大男配飞蛾扑火这一现象。(调整以后,四大男配这一说法已经不成立了。遗憾!)
14是最早投入进来的,是作为女主的“楚言”从原版“楚言”那里继承的“猎物”,最终发展成为亦亲亦友的“姐弟情”。13最初是因为陪伴14而被拉了进来,扯出一段没有结果的苦恋。这两个人对楚言的感情的演变,相当程度上归因于心理暗示。
14给我的感觉一直很鲜明。临危请命,慨然出征,统领大军,反败为胜,威震一方,西征岁月里14光芒四射,达到人生的顶峰。为了履行职责远离京城,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不明不白地被亲哥哥抢先登上皇位。拒绝承认新皇的权威,又成为母亲和兄长争执的焦点,被雍正恨入骨,在幽禁中度过壮年时光。峰尖到谷底,几乎是垂直坠落,这加速度什么人受得了?在很多人眼里,14是个悲剧人物,末路英雄,失败者。我倒觉得14没坐上皇帝是件好事,做皇帝自然比做将军更威风,却未必更痛快更容易。夺嫡失败,退出政治舞台,14在我心中便是永远的少年将军,俊逸王子,率性骄傲又重情义的一个人。
相比之下,历史上的13给我的感觉很模糊,很难描述。九龙里,13的粉丝极多,声名最好。有人讨厌4,有人讨厌8,可没有人讨厌13。可这个深受爱戴的13是二月河笔下的13,不是真实存在过的13。模棱不清的身世,惨淡孤寂的童年,十年幽禁,全都是二月河妙笔生花,臆造出来的。事实上,13在皇子中身份继在2,4,10之后,与3和9都是平起平坐,完全没有受8欺负的可能,童年和少年时期很得康熙的宠爱,失宠之后也没有在阴暗不见太阳的小院里被关上10年,政治上不得志,正好在家专心生孩子。妻妾众多,儿女成行,虽然从生育数量来看,与嫡福晋的性生活最频繁,可既比不上8的“专一”,也比不上4的“目的性”,真看不出什么。花了不少时间查找13的资料,可13的形象始终无法在我脑海中鲜明起来。有时忍不住想,二月河之所以从头到脚付给13一个全新的来历和惨烈的人生,是否就是因为真实的13比较平淡,“乏善可陈”?
不过,对13的总印象应该还是不错的,所以,文中的13仍是本性善良,文武全才,真诚开朗,随和洒脱。在某处看有人说,13是另一个被康熙宠坏的孩子,心有戚戚。这就是13“软弱”的由来吧。
康熙在儿子们的教育上下了不少工夫,相信他的初衷决不是“只要他们快乐健康就好”,而是带了很强的功利。他是在为大清的未来培养明君良臣。“明君”是他对太子的期望,天无二日,其他儿子自然都是良臣的苗子。在我看来,康熙早年对4的批判是因为4的天性中有任性桀骜的一面,不够柔顺,后来对8的打击缘于发现8有“不臣”之心,那么,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13青眼有加,疼爱非常,除了其他一些可能因素,比如长相像自己等等,也是因为13最具有“良臣”的品质,当13在这一点上令他失望,对他的宠爱也就到了尽头。在雍正年间,13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自己的良臣素质。
文中,13是什么时候爱上楚言的?他的主动始于第二卷。先有佟家背景,再加上康熙和太后的青眼,哪一位阿哥也不敢把楚言当作普通宫女看待,和颜悦色是理所当然的。虽然他们的接触从一开始就很多,互有好感,可是很长时间里,13对楚言并没有超越友谊的特别表示,很多的时候他是作为14的陪伴出现,还有就是巧遇。
古时男女交往的机会不多,古人常有亲上加亲的想法。13和楚言的年纪非常接近,同年同月,不止一次地同时出现在康熙和太后面前。手握小辈婚姻大权的两人产生某些想法也就不奇怪了。中秋夜,康熙让13去找楚言,草原上,太后命13教楚言骑马,就是默许甚至鼓励他们的亲近,也是变相地暗示了一桩婚事。
楚言是个现代人,对于男女关系的定义和分界与清朝人不同,对于上位者玩微妙玩暗示的理解力也没有那么强,对现代父母的思念和与8的纠葛占据了她的心思。13等人却不能不受影响。13愿意娶楚言,无论如何娶已经是朋友的有所了解的楚言,总比娶一个陌生人强,何况,他是喜欢她的。但我以为,这种喜欢尚不是爱恋,至少他的态度还是被动的,没有花心思,不够耐心,不能为她暂时放下自己的爱好,更像是出于对长辈的顺从。
楚言惊马,有惊无险地落在8的怀中,13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因为自己失职,也因为楚言是他接受了的“既定妻子”。因为年轻,未在□□上十分开窍,13也没有做什么实质的努力加以挽回,而是把机会给了8,让他们改善关系。毕竟有几分心在她身上,很快察觉他们之间的改变。
她的心上人是自己的哥哥,13受到的震动是巨大的。男性的自尊和骄傲无法接受这样的变化,温和明理的性格又让他理亏情怯,无法责备哪一个。可以抛开别有所爱的楚言,却不愿意,不肯认输,也因为发现对她有情。我觉得,13是在楚言和8相恋之后,才真正爱上她。
还没来得及整理清思绪,几乎是立刻地,出现了那个“四年之约”。13很清楚楚言不愿意,又添了几分愧疚。这也说明他对她一直是平等相待,表面内心都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感情细腻,心胸宽大,举止从容的13,在意识到楚言不会与8成亲,婚事仍然有望,就开始设法挽回她的心。他和8一样了解楚言的个性,性格上与她更为相投,在守望和等待中,他们感情向前发展。与其说楚言没有爱上他,不如说楚言不许自己爱上他。我倒是觉得,如果康熙下了赐婚旨意,楚言会嫁,他们也会很快乐幸福,13是四大男配加上阿某,最能让楚言幸福的那个。无关立场忠贞,仅仅因为性情爱好和对生活的态度。两个开朗随和淡泊的人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挖掘出很多快乐。
13象他说过的那样,尽力争取了,最终却发现他生命里最重要的父爱敌不过政治利益。13默默付出,楚言无法回报爱情,只尽力付出善意和友情,未雨绸缪地开导。楚言的做法是脚踩两条船,还是在设法缓和13的伤害?是自私,是无奈,还是智慧?见仁见智。现实中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看法,又有多少时候是没有分歧的?13没有得到楚言的爱,坚持和最后的放手都是他的选择,充满无奈却没有遗憾,没有失去勇气和爱人的能力,能够坦然地走向新的生活。
14一直喜欢楚言,也许因为年龄的差别,也许因为14的热情率真无伪,楚言面对他也特别真实轻松。中秋夜,一番安慰的话带出了“姐姐”的称呼,把他们的关系引向姐弟之情。14顽皮爱热闹,情窦未开,看重的是与楚言的相处,不存私欲私心,故而能够接受这种引导。他是个敏锐豁达的人,先知道与13的“既定”,后了解对8的钟情,应该也不会想要主动斜插一杠。楚言嫁13也好,爱8也好,只要她乐意,只要她好,他都欣然接受。14的感情最诚挚,最无私,最单纯。
关于那段历史的小说也罢,真实的历史也罢,涉及8的地方,总给我矛盾的感觉。康熙和雍正对8的指责不外乎虚伪狡诈,又说他才能过人,还有就是说他惧内。百官举荐之前数年,康熙对他倚重有加,自我感觉超好的雍正居然会说类似“他比我强”的话。我觉得,如果8真象他们说的和表现出来的那么有能力那么八面玲珑,他的不少作为显得莽撞冒失任性,明显有悖当时的常情常理,与他的目的大相违背,怎么抬也不够“虚伪”不够“狡诈”。如果他真的虚伪又狡诈又聪明,很多事上都该选另一种做法。
最显然的就是他的家庭问题。以前说过,8因为老婆是公主之女身份高贵而惧内,我是断断不敢同意的。8生母身份低微,这一劣势只有在与其他皇子相比时才存在,对比其他人。父系社会,先比爹,爹一样,才比娘。他首先是皇帝之子,皇阿哥。要说8是想通过妻子的影响亲近讨好康熙,更是胡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讨老婆多生孩子才是正经。象八福晋那样,结婚好几年也没生出一男半女,不要说古代的皇家,就是在现在普通人家,八成以上的公婆也会有看法,直接地委婉地忍不住会要提点几句。打几下太极混过去还罢了,敢直着脖子顶嘴叫嚣你管不着?呵呵,不要说公婆,亲戚朋友,甚至自家爹娘,都得侧目而视。现代媳妇幸运,大半的人家,小家庭另过,公婆很难把手伸进儿子的家庭。时代对女人的要求且放一边,人们(至少中国人)对媳妇和对女儿的期望是很不一样的。
册封贝勒之后,得到重用,就算八福晋能起点作用,也早就达到,“宠妻”以至于得到“惧内”的名声,倒是叫老爹丢脸嫌弃。8的家庭结构离皇帝的标准太远。满人奉行联姻政策,康熙更是通过娶人女儿笼络权臣的好手,怎么会不介意?万一八福晋成为一代“泼后”,大清岂非国将不国?满人的脸往哪儿放?男人的脸往哪儿放?百官拥立那会儿,8才一个两岁的儿子。古时儿童死亡率很高,皇家也不例外,康熙和雍正都死了好几个儿子。谁知道弘旺长得大长不大?难道让大清皇嗣到8就断了?还是到时候胡乱从宗室里拉一个出来?看看康熙自己生子教子的劲头,就知道单凭这一条,8out!这些,以8的聪明会想不到?若是苦心孤诣地窥视着皇位,怎么能不先从自己最弱的一条下手?
在我看来,可能的解释:一,就像一些读者说过的,要么他深爱妻子,要么他另有所爱,而且,这爱情对他的重要超过了野心;二,他要么并不真的在乎皇位,要么早知道自己没戏。合情理的解释是1+1。如果这样,他为什么又要去趟那趟浑水?我以为,他主要还是想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引起康熙的重视。此前,他就是靠着才能得到康熙的器重的,以至于错误地以为力量越强,康熙对他就会越看重。另外,成为一大股势力的领袖,他的行为就不能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和判断,而必须照顾大部分随众的利益和愿望,尤其这其中还有9,骑虎难下!
单从看到的一些资料,我认为9的野心比8大,富可敌国,又是皇家血脉,进一步想要掌握国家权柄,可惜自己政治才能和人望都是平平,只能依附着8。8和9这两联盟马车,8是旗帜是标杆,可9对缰绳有很大的掌控权。设想万一8夺嫡成功,9会怎么样?不但以大功臣自居,只怕还要玩弄类似摄政的权柄。想来,这一点,8也不是不明白的。8被推出来,触怒了康熙,躲在幕后的9有惊无险。倒是作为兄弟的4看得比较清楚,即位后先抬8压9。
对8的看法,很多时候牵扯到对良妃的看法。拥4恶8者,援引4的一些说辞,认为良妃不是什么好人,很有野心,几乎是8的恶源。这笔墨官司,4能不能作重要证人是个问题。康熙对女人的品味如何,与良妃之间发生过什么,是另外的问题。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史料里翻找蛛丝马迹,仅凭感觉,我相信她是美丽的,优秀的,聪慧的,忧郁的,不幸的,值得同情的。几百年前的一个看似荣幸实则不幸的悲剧女子,与其往她的名号上再泼一勺脏水,我情愿相信她的美好,情愿相信8有一个好母亲。
缺乏父爱的童年,良妃对于8情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难得亲近,母子俩的心却很亲近,因为他们只拥有彼此。在我的想象里,母亲的不幸,自己的不幸,使得8对皇宫对权势对女人都存在顺势和叛逆的两面。
一方面,他切实地生活在势利的皇宫里,勾心斗角,攀高踩低,时时发生。作为被忽视被欺凌的一方,他非常清楚有权势有地位能做什么,对“力量”十分敏感,迫切地追求“翻身”的一天。他要证明自己,引起康熙的注意,往上爬,改善自己和母亲的处境,给欺压他的人一点颜色。他柔顺忍耐,遵守适应现有的框框条条,察言观色,尽量地不冒犯什么人,小心地投其所好。因为父亲的不在意,养母的不上心,生母的无能力,8的童年想必在地位低下的奴仆手上吃了不少闷亏。他了解每一个阶层的人的力量和作用。所以,他不但对上位的有权势的笑脸相迎,对地位比他低的也是和颜悦色,曲意周全。童年就经历了太多冷眼和磨难,承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些事是不甚在意,有些委屈也能够忍耐。喜怒不形于色,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些一部分是天生的温和,一部分是后天从经历中不知不觉磨练出来的生存之道处世之道,说不上是好是坏。哪个人不想过的顺心点呢?康熙和雍正都是在人际关系上没受过什么委屈没吃过多少苦头的,自诩正确自以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指责他虚伪狡诈的,不奇怪。
另一方面,他们母子二人天赋能力都是着皇宫里出类拔萃的,下意识地,8认为他和母亲是被错待了的,对皇宫对皇家的种种制度甚至人都怀有反感。美丽温婉的母亲不得不在那些丑陋的愚蠢的傲慢的女人面前忍气吞声,天资过人的他不得不屈居与无才无德的兄弟之下,一切都是这个制度这个皇宫的错!潜意识里的抗拒,在配偶和建立自己的小家时反映了出来。厌恶皇宫里的“端庄”的规矩的虚伪的死气沉沉的女人,他会爱会选张扬的鲜活的女性。就少得可怜的一些资料,我怎么觉得8对妻子的那些“不守为妇之道”不是怕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欣赏和纵容?还是那句话,知道珍稀,所以珍惜。
幼小时没有得到父爱,没有父亲的保护,满眼看的都是父亲的女人们明争暗斗,自己和母亲就是这畸形家庭里最可怜的受害者。他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和惨剧在自己的家庭里发生,他想keepitsimple,他渴望正常的快乐的家庭生活,想把自己渴望却无法得到的父爱尽数给自己的孩子。不用太多,只要他们相爱。童年家庭不完全的人,要么很难适应家庭生活导致自己的婚姻家庭不幸,要么会在成家后特别依赖重视自己的妻子孩子。从8的表现,把他归到后面一种,很多疑问迎刃而解。
历史上的八福晋,其勇气颇有可欣赏的地方,其智慧却颇有可怀疑的地方,觉得她的EQ也不太高,有些时候,根本是在给8惹乱子添麻烦。有些话就不能在舌头上打个转,换个说法或者吞进肚子里去?人两夫妻的事,轮不到外人插嘴,可因为怜惜同情8,想到8的“忍”,就不由得看不惯她的“直”,动了心思想给8一个更完美更体贴的女人,这就有了这个文。结果呢,楚言到底是给8带去安慰还是伤害,死忠8党大概看法与我不同。
虽然同情8,也没想把他非往完美情人里写。在我的想法里,8对楚言的爱并不像有些读者看来那么纯粹无私。8自己对楚言承认过一开始关心她,完全为了佟家,也承认开始注意她是因为宝珠。穿越过去的楚言很快引起8的兴趣,楚言轻而易举地得到康熙的好感,8的兴趣就更浓了。他心思细腻,用“小恩小惠”织起一张轻柔细密的情网,是想狩猎的,却在观察和琢磨中,不知不觉用心投入,直到用情至深。
有一种人不喜欢正面冲突,不会吵架,除非被逼急或者捅到他的要穴,遇到僵局纠纷一般都是退让的那一方。也不大肯冒险,很少冲动行事,遇到重要的事总要调研一番,尽量周密地计划,三思而后行。我觉得,8就属于这种人。早年的经历逼得他谨慎小心,而他自己似乎并不是太喜欢这样的自己,下意识里,他渴望更阳光更痛快的人生,羡慕性格明快开朗的人。(据说人总是向往自己不具备的东西。)所以,他被宝珠吸引,隐隐地愿意亲近4(当然是在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之前),又爱上楚言。这三个人都是强势“厉害”形的,遇上他们,8“吃亏忍让”的时候多,显得“懦弱”,柔而韧,但内心最坚强最坚定的也是他。
相互表白之后,虽然楚言定下约法三章,8并不像表面上看来那样一味遵守,没有作为。他很了解皇宫和京城上层社会的规则及潜规则,加上温柔谨慎,他采取不会对楚言造成伤害的办法,先试探佟家的反应。在佟家的势力范围,8几次没什么顾忌地表示对楚言的在意和爱护。“连载”时,有的读者都惊呼“这下被人发现了”。先是一个叔叔“带”楚言去和8幽会,后由着8在佟府找到陪伴她。给这对恋人提供一些便利,却又什么也不说,什么表示也没有,一点谣言也没有,就好像8那么关心楚言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事实上,佟家的不表态是最重要的态度。
楚言是佟家的女儿。她的婚姻和命运捏在康熙手里,可康熙却不能完全不考虑佟家的态度和意见。
楚言嫁13是佟家乐见的,不仅仅因为两人更般配或者嫡福晋的地位。13没有野心,受皇帝老爹的宠爱,与众兄弟都很和睦,不依附哪一股势力,也都不结怨,学问好能力强。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当时的情况),不论兄弟中哪一个登基,13都将是重臣。楚言嫁13对佟家和她自己都是最保险的选择。
佟家与8走得很近,在政治上更是他的重要助力和倚仗。8出头,佟家的好处不用说,加上楚言那一份也再多不了多少。楚言嫁8,就不得不屈居宝珠之下,让已经衰弱了的安亲王那一系的势力压“佟半朝”一头,佟家当然不大舒坦。再说,4是佟皇后养子,13是法海的学生,8与佟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佟家拥戴8可以说得理直气壮,为国忠心公心。若是8成了佟家的女婿,落在别人眼里,成了“想再弄出一个佟皇后”,反而束手束脚。万一8失败了,楚言更就是陪葬品,扯着佟家都得搭进去。
嫁给13,地位高,称呼响,保险。8成功,为着康熙为着佟家为着13的能力也会重用13,就算8对楚言余情未了,也不是什么坏事。8失败,新皇也会重用13,楚言等于佟家的一根保险丝。
明明十分反对,除了老太太闲谈中一句隐隐约约的提点,一字不提,这才是佟家大老们高明的地方。一旦说出来,摆到明面上,就没了回旋的余地,8的面子楚言的名誉,不成不好看。康熙和佟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个明白人也跟着睁只眼闭只眼,都用拖的。
以8的精细,不会不明白佟家的想法,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厉害,捅破这层窗户纸,也许可以得到楚言,也许会毁了她也毁了自己。就算娶到楚言,也毁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加上宝珠这个不稳定因素,安定团结的家庭局面是不用指望了。9说的那些娶楚言的好处,8知道,更知道“强娶”的坏处。明白了他与“佟楚言”无缘,不再计较得失,爱情更纯粹起来。察觉她想要摆脱这个身份,8有了一分希望,如果她不再是“佟楚言”,康熙佟家和他那些兄弟都不可能再阻碍他们。
不少人质疑若兰那段,认为8太残忍。请不要忽视8那句话:“去阎罗殿告状,别忘了,害你的人是我,和别的人一点关系没有。”如今的人都是接受无神论长大的,不敬更不怕鬼神,所以对这句话没感觉。可8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很在意这些,相信因果报应,相信死后来生的。sex后,8再三不肯放手,楚言一句“我们赌天命”就摆平了,实在因为“天命”这种字眼对8这些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力量。
若兰的存在使得8有了可行的计划。即使是他买下来的,到底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这种事按旧时说法“损阴德遭天遣”,可对楚言的爱和帮助她的愿望压倒了这一切,希望着他们能有在一起的一天,他情愿承担报应,担心的却是连累她。在我看来,楚言永远听不见的那句话恰恰最深刻地反应了8的深情。
在他走开的刹那,若兰在他眼中就是个死人,剩下的问题不过是让这个事物保鲜。拒绝了9找来的替身,想起若兰的存在,断然决定“处理”掉,8的心中是否有难为人知的活动?通过段里的眼睛写了若兰在外形上的相像,通过若兰的回忆写了性格相似的地方。8拒绝9的好意,是因为那两个女子不象,还是不让自己身边有个“替身”?
8当初大概也没想到好好一个计划拖了几年,最终还流产了。“放生”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先不说可能的危险麻烦,若兰是无法自己生存下去的。放生使施者感觉自己的慈悲,对受者也许更加残忍。
虽然深爱,8也曾两次对楚言残忍。一次涉及良妃,可以说担忧母亲。另一次涉及13,8一方面理解她的不得已,另一方面产生怨恨,真正的原因是那件事有一次让他体会到自己在皇宫里的渺小无力,带了一点迁怒。想表达的是,皇宫带给8深深的创伤,是8走不出的阴影,楚言的爱固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触及这一点,就显得无力而且脆弱。
历史上的8始终没有走出紫禁城,文中的8仍想一搏,不肯走出去,因而,8和楚言终究错过。
三百年间,小说野史里,4都是以暴虐残忍工于心计的形象出现,却在二十一世纪初成为众多女子的最爱,大众情人,二月河固然功不可没,也因为三十年前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次为4打下群众基础。在4的身上,我看见很多独生子女的特征。
老爹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十多个女儿,就是生母膝下也还有个14,可童年的4就是康熙和佟皇后的“独生子”。康熙为了安慰无出的佟妃,把4交给她抚养。佟妃养4,虽然不会管吃管喝管睡管撒地当老妈子,几乎可以肯定4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皇子都多。佟妃是后宫实际的一把手,又是康熙的至亲,皇太后太后也要给几分面子,太子也要表示几分尊敬。连带地,4的日子也过得顺风顺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那些个兄弟,除了称呼上礼节上是兄弟,感觉上跟住一个大院的亲戚邻居也没什么不同。
4的喜怒不定,一方面是天性的几分率直,更是因为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情绪。由佟妃罩着的日子里,4一点危机感也没有。他不去惹别人是他教养好,谁敢惹他?有几个人面前,他用得着收敛着?那时,4和8碰上,8只能低头哈腰陪着小心,4一定是昂首挺胸,给个眼角就算赏面子。
喜怒不定也说明4是个内心丰富感情细腻敏感内向的孩子。高兴的时候,也许一些小事触碰了他的底线,就会令他不快,不痛快的时候,又会从哪里找到点喜悦,自己快活起来。也许是天性也许是皇家的教养,他一般不会把这些体会说出来(至少没同康熙说),结果,就留给别人莫名其妙难以捉摸的印象。
幸福的童年使得4非常自我,自尊骄傲,自以为是。如果生活这么继续,4不大可能成为后来的雍正。pre-teen时,佟妃死了,4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
康熙自己沉浸在失偶的悲痛中,忘记了痛失慈母的4,也许在他看来,4有生母照顾,没什么可担心的。中国人爱说“血浓于水”,把血缘的联系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对于小孩,通过分分秒秒的接触亲爱培养起来的bonding才是最重要。4从小由佟妃抚养,对于他,母亲就是佟妃,生母却是陌生的。德妃当时还有一个小baby要照顾,也没法在4身上放很多精力。德妃与康熙的关系应该也没有佟妃那么亲密,回到德妃身边,4与父亲接触的机会也少了。结果,4的丧母之痛无人慰抚,又在同时“失去”了父亲,原来对生母抱有的一点幻想也破灭了,还要接受地位的改变,从皇贵妃的独子变成普通妃子的儿子之一,敏感的小孩子感受到的打击难以言状。偏偏,有关的大人还都不觉得什么,以为他不过是换了一个监护人而已。小孩一方面委屈,另一方面自己也觉得无法启齿,只要咬着牙若无其事。还没从这次打击中挣扎着走出来,小孩结婚了,在众人的期待中挑起为夫为父的担子。差不多是从童年直接给丢进了中年。
在众兄弟中,论天赋,4应该不算出众,性情也不讨喜,虽然先前因为养母的缘故在康熙面前出现的机会较多,却并不很的康熙的欢心。爱屋及乌消失后,康熙对4不再特别注意。父亲繁忙,兄弟众多,4只得安于那1/n的父爱。对于童年父爱缺失的8,这1/n已经很不错,可“蜜罐里泡大”的4显然无法释怀。8逐渐脱颖而出,引起康熙的重视,越发衬出4的失意。我以为,远在一废太子之前,4就下意识地把8当作了敌对方,潜意识里认为8的崛起分去/夺去了本来该属于他的那份来自父亲的重视。
4的个性好强好胜,超过8征服8成为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人生目标之一。8被康熙百般打压的时候,4也在夹着尾巴过日子,何况8虽然黯淡了仍然比他耀眼。皇袍加身,4才彻底高出众兄弟一头,不论心理上政治上,最渴望的都是来自8的完全臣服,一方面笼络,另一方面压制。8是那种人,某些时候看来好似面团一样可以任意揉捏,可一旦下手就会发现,他有极强的韧劲,压力越大抗拒越大。这对君臣兄弟最后的惨淡结局,很难归结说哪一个错得多一些。这样两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如果不能成为好兄弟好朋友,就是终极的敌人。8接受了爵位接受了差事,下跪称臣,内在的骄傲和外在光彩丝毫不折,加上一些陈年掌故和周围人的牵扯,令4的怒气全面爆发。那个“阿其那”的称呼,在我怎么看都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产物。
4当了皇帝,留下的痕迹最多,粉丝成群。有那一等一的4迷,孜孜不倦地钻研寻找公布4的方方面面生活细节,力图还原一个空前绝后的可爱可敬的雍正皇帝的形象。所以,4的资料很多,很好找,很细节。不想评论作为皇帝的4,对清宫迷案不感兴趣,从细碎资料里浮现出来的4这个人的形象吸引了我。活灵活现,充满矛盾,若是现实中的人很鲜活,作为历史人物很另类。
我对4性格的分析和定位主要根据登基以后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此前二十年的“隐忍”只是参考。在我看来,人在没有束缚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定是最真实的自我,迫于环境夹紧尾巴是生存的智慧和能力。雍正颇有些地方显得孩子气甚至有点幼稚(比如那个反效果的《大义迷觉录》),因为4就是这么个人。首发
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经过婴幼儿期,童年,青春期,青年,中年,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环境的变化,性格会发生变化,有些保留,有些不知不觉地给磨掉。可4却像是从幸福的童年直接进入了沉重的中年,在失意和压抑中,慌忙为自己套上坚硬的盔甲面具,把真实的自己层层包裹起来,反而没有经过“扬弃”的过程。就像庞贝城突然之间被火山灰覆盖,当年的生活痕迹反而纤毫毕露地保留下来。
4也算个“实心眼”,他可以对某个人很好很好,也认为对方应该加倍地全心全意地回报这份好,如果对方的回应不能令他满意,这份“好意”就有可能触及某个边界后直线下跌,引起他报复性的惩罚。年羹尧隆科多两人,如果4不是从一开始就存有兔死狗烹的主意,故意放纵因他们犯错自取灭亡的话,(给我的感觉,4还真不象这么个主。给二人定罪时,话里话外露出的,除了愤恨,更多的像是失望之极的恼火。)根本就是被4捧杀,给毁了。4好胜,嘴皮子也不软。给年羹尧隆科多定罪名的诏书反应了这一特长。那多达好几十条的罪名(好像还有为让条数多些好看,把原来的一条拆成三条说的事,不是孩子气是什么?),覆盖范围之广,涉及之琐碎,令我感叹之余,不知怎么就想起小学低年级早记不得名字长相的女同学们。好时恨不得掏心挖肺,变作一人,再私密的话也肯说,再宝贝的吃食玩具也share,一日突然因为某个鸡毛蒜皮的缘故吵翻断交,又非要絮絮叨叨地翻旧账,连哪天借过她橡皮一擦用掉一截也是一条。他们若当真如此不堪,4这个当头的早干嘛去了?眼睛被烂泥糊住了?
这些既是4“喜怒不定”的有力例证,更说明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把握不住“度”,爱走极端,结果,付出不少却无法长久地建立他想要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最后还落个“暴君”的坏名声。虽然替他可惜,不同情。投桃一定得报李?付出就会有回报?要怪只能怪他方法不对。同意某处看到的,8的交际手腕是遭4忌讳甚至恨的一个原因。
4的粉丝数量多,能量大。说句不怕被拍死的话,对4/雍正,我真的没法敬爱起来,因为他太像一个人一个大孩/老孩,太个性太现代。也许,4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这份“人性”和现代吧?
我以为历史上的4应该在情爱上很淡薄凉薄,无法想象无法接受多情的深情的伤情的4。就像女性经过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男性经过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首先,4是个很自我的人,最爱的是自己。其次,他对父母之爱的渴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养母死后的一系列trauma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甚至没有得到宣泄,是他在情感上停留在了为人子的阶段,在感情上渴望摄取吝于付出。套用牛顿关于已知未知的圆周理论,拥有幸福童年的4在情感上的强烈需求很好理解。第三,4应该是完全接受拥护当时的“统治”理论,包括统治女性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纲五常等等。要不,他能爬上统治阶级顶峰的宝座?加上获得女人很容易,女人于他就是衣服,只有新旧好坏精致粗糙高贵下等之分,没有哪一件是没有了不行的。
另外,我觉得4是个责任心比较强的人,有点承诺了就要做到的意思,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样push。遵守“秩序”,对排序(高低贵贱)敏感在意。
这样一个4,要让女主一点一点走进他心里,需要一点trick。4对楚言的感觉感情从自我出发,从责任移情和共鸣开始。
楚言是姓佟的,由养母佟皇后的直系长辈送进宫,4多半也受了佟家的托请,多加关照。不同于8,4从一开始就上了点心。照顾一个秀女本不是什么大事,可一下子就出了事。关于地位,绿珠从血统和当前的茶算,自觉高楚言一头,可在4眼里,宜妃与养母毫无可比性。楚言被绿珠和红英(??德妃娘家亲戚,只出现了一两次的名字,完全是为了文字上色彩平衡,呵呵)欺负,4维护不力,自觉失职,有些气愤恼火。在他看来,如果养母佟皇后还活着,绝没有人敢明着对她怎么样,就像,如果养母还活着,他不会有这些年的委屈。女主一下被4暗自划到自家阵营里。
因为楚言是姓佟的,4多年来对养母的哀思追思找到了寄托排解的地方,也看见了一个机会。楚言在康熙跟前露脸,使得康熙联想到佟皇后,这个机会更加不容错过。佟家人很多,“佟半朝”背书的不是4这个“外孙”而是8,4的骄傲不容他去讨好,与8竞争支持,估计也争不过。又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外孙,生母在上,与嫡亲的外家不亲近,反而拼命往佟家靠,落在康熙和众人眼里恐怕别有用心,4的谨慎也不允许他与佟家走得太近。佟家有可能也基于同样的考虑,放弃4拥护8。以前说过楚言在佟家的边缘人身份,楚言不是京城这些姓佟的狐狸的家人,只是亲戚,有显赫的背景,可近支亲人都已经远离政治中心,没有直接的油水,身份上可亲可疏可轻可重。佟家人先开口请他帮忙,殷勤郑重不过显得他尊重佟家,办事尽心,没什么可担心的。
4毫不避嫌用心费力地照顾管教楚言,突出醒目,可那份光明正大舍我其谁的态度先就堵住了悠悠诸口,不用说明,她的姓氏自然就让康熙太后等等有关人员想到早逝的皇后,认识到他的长情和苦心,发现他的至情至性的一面,重新确立他作为故皇后养子的地位。一开始,4的特别关心,发自内心情不自禁,故能自然适度,又有了这么一层想法,所以做得特别起劲。游湖那段,康熙一句“你做得很好!”标明4的目的初步达到,此后就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了。来自4的关注对所有人强调了楚言的姓氏和背景,楚言作为已故皇后娘家侄女的地位越是牢固,4与佟皇后的联系和情义也就越是彰显。楚言的顽皮懒散衬托出4的坚持包容,4的严厉古板使楚言的活泼乖巧更显可爱。4想重新得到康熙的喜爱和看重,楚言要在古代活出个样子,两人也算配合默契,成为皇宫一道温情而又有趣的风景。
因为4是个政治人物,有些人就觉得他应该把心力都放到政务和勾心斗角上,不可能把心思花在一个宫女身上,进而大骂作者幼稚。其实评价一个人除了看“TA作了什么?”还要看“TA是怎样的人?”,尤其还没有作出什么丰功伟绩的人,品质和性情就更加决定了他人的褒贬。那时的4还只是四阿哥四贝勒,他与康熙的关系既是君臣,更是父子,让康熙看到他是个好儿子好兄长,比显示深谋远虑才干出众更加重要也更加稳妥。历史上,二废太子之后,4也是这么做的,一方面以闲人自居,另一方面对康熙关心备至,常叙天伦,从而成为皇父最亲的儿子。小说里,穿越来的女主成为4改善与父亲关系的媒介,真实的过往里,大概是被我写漏了的另一个佟姓女子用其他的方式起了这个作用。
给女主在古代安排的身世是生母早亡,父亲公务繁忙不大管她,与继母生分,因而养出了几分野性。这让4下意识地想到自己的遭遇,起了点同命相怜的心思。曾经的弱者,要显示自己的强大,一个办法是打败曾经的敌人,还有一个办法是帮助其他的弱小者。刚进宫的楚言无依无靠,被绿珠等人欺负,也令4想起自己曾经的艰难,激起了保护欲,在第一次逼她习字时说出:“你既然进了宫,我来管你!”此言一出,4实实在在地把她当做了自己的责任。
穿过去的楚言是实打实的独生女,天之骄子,一帆风顺,颇有一番经历和见识,温和的外表下刚强骄傲任性自负。厌恶束缚的楚言抗拒4的管束,对抗时时发生。她身处弱势,经常不得不偃旗息鼓,貌似忍气吞声的那一方,已经送给4不少头疼。4也是个倔强的性子,出于责任感,出于担心,出于固执,更要管她,一来二去,却给他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他们的个性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针尖对麦芒的时候多,他对楚言的毛病看得很清楚,可不觉得有什么了不得,私下里大概还很高兴。4在皇家有点格格不入,又被老爹点名批评,不得不低调,自我感觉其实特好,并不觉得自己身上所谓的毛病是毛病。楚言任性自我,4更加如此。楚言滑溜会见风使舵,却不肯为了讨好他说违心的话,4自觉性情耿直,气消了就有几分欣赏。楚言小心眼爱记仇,4的心眼也不大。楚言变着法报复他,有机会有条件4也是个口舌犀利爱玩的,有机会也乐意同她斗一斗。他把楚言当作自己人特别的一个,以为楚言也应该对他特别亲近。楚言专门对付他的小花招小把戏,他不露声色地笑纳,心里是高兴的。草原上,发觉她对8有特别情愫,4很生气,这份气恼并不是男人的醋心,而是气她投身另一个阵营,气她把另一个人摆在他之上,更气那个人不知用了什么花言巧语怎样的手段笼络住了她的心。
4觉得孤独,出现一个个性相像的人,就像“老乡见老乡”,欢喜。楚言是女的,秀女身份,无论如何不会与他有利害冲突,地位的差距也令4有优越感安全感。楚言身上有他的一些特质,看她混得风生水起,4有些有与荣焉。古代女子被压抑惯了,楚言这样的绝无仅有,4无法不注意。可楚言在现代见过不知多少人,优秀的男子见过不少,4的霸道严肃引不起她的兴趣。8的温柔特质才是现代女性看重的。
4对楚言首先是如父如兄的爱护关心,没怎么动过娶她的念头。一来,她太跳脱,不守规矩,不是“好女人”。把她弄进自家院子,四阿哥府的秩序和平静就算到头了。聪明如4绝不想惹这种麻烦。二来,他已经有了几个妻妾,让她排在她们之下,委屈了她,佟家也不好看。他的秩序感荣誉感不允许。三来,在康熙太后面前,他都是以保护者的姿态出现,突然把她变成自己女人,不是监守自盗?自身形象不但得不到改善,还更糟了。有几次,看到康熙笑看4和楚言相处,有读者就以为康熙准备把楚言给4。应该是康熙相信4对楚言没有别的意思,欣赏他们之间的坦荡,鼓励他们那种兄妹式的感情。后来,听说他们“既成事实”,康熙十分失望震怒。
4无意娶,也知道她不想嫁。发觉他没想把她拐进家门,楚言也就放心了。两人都特自信,特放心,就有了点无拘无束的意思。就算4心思深沉,也未必每句话都是深思熟虑才说的,尤其在心情放松时,也许只是几分孩子气,随心开一两句玩笑,未必就是为了表达什么特别的寓意。可有些话一旦说出来就会对说话的听话的产生影响。不知不觉,两个自觉无事的人发现快出事了,最直接的想法办法就是躲开。可最终,宿命的联系是躲不开的,也许,也不真的那么想躲。
4对楚言和8的来往毫无疑问是反对阻碍的,却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出于嫉妒。想想一个主观霸道的哥哥,发现呵护疼爱的妹妹爱上他认为不合适不该爱的人,会怎么样?百般阻扰,说教威胁捣乱,关她禁闭,找上门收拾那个臭小子吧?实际上,8是弟弟,楚言身份比他们都低,可在4心里,对楚言比对8亲近,有几分当成亲人,对8有不少意见,有几分当成敌人。想采取的行动却没有立场那么做,4这哥哥也当得够郁闷,表现的别扭一些,情有可原。
因为4对楚言的感情先是父兄式的,又有那么几分移情和共鸣,然后才杂了两分男女之情,可近可退,可发可忍。8的感情比较直接单一,也就没了退路。
据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男人看女人常常雾里看花,不十分明白。女人看男人又何尝不是?女主得到好几份爱(也是好几分麻烦吧?),这些爱情的背后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心理活动。因为对象是同一个人,他们的behavior才有了较强的可比性。说女主“万千宠爱集一身”不合理的,先看看女主是否最可爱是否最令人注目感情的发生是否合情理,然后读读我这番长篇大论的多余的话。如果还要骂,就当我一个字没码好了。
又有人提到女主不嫁8的理由不充分。如果是心疼8入骨的,我理解。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一帆风顺,有的很快面临地域等等的客观考验,有的遭到父母家庭的反对。有的人很快屈服放弃,有的人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有的人(多是女方?)抛下一切不管不顾地相随,还有的人(还是女的多?)闹绝食以死威胁,逼着爱子女如命的父母答应。可否说坚持的太盲目?可否说放弃的太懦弱?对恋人深情,是否就可对家人无情?爱一个人,是否就有权伤害其他人?
放弃的,有的庆幸,有的终生悔恨遗憾,有的找到了更大更圆满的幸福。坚持的,有的成就一段佳话传奇,有的惨淡收场,有的不久就成为怨偶,劳燕分飞,老死不愿再见。我认识的倔强女性多,固执坚持而没有得到美满结局的也多,影响了我的看法。一个姐姐怅然说:“那时太小,什么也不懂。”一个女友总结道:“没有长辈祝福的婚姻不会美满。”人生就是这样,你选择,你承担后果,与人无怨。
最后的最后,提一下德妃。她更爱14,可并非不爱4,不为4打算。德妃与4是一大遗憾,错过了最早的几年,就不得不错过一生疏远一世。德妃很早发现楚言和8的私情,也察觉4隐藏的感情,权衡利弊,决定成全13,仍然希望四人和睦亲爱。与康熙一定要打发楚言,不惜伤害儿子的做法形成对比。年纪越大越发现,两性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做法真的很不同。
(https://www.tbxsvv.cc/html/109/109069/3287309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