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稳太子爷 > 第387章 蓄谋已久

  “三方汇集,加紧猛攻,如此一来,高丽必会顾此失彼,难逃败亡下场。”

  显然,朱标这一席话,已然指明了对付高丽的正确方式。先平倭国,再攻高丽,所取得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此外,我军还可选择向南进攻占城,占城一带盛产稻米,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且颗粒饱满,粮食之中可算上等,若是能够将其吃下,则我大明除了江浙一带,便可再多一粮仓矣。”

  “四川巴蜀,古便有“天府之国”美称,盛产稻米,如今明夏国主年幼,断然不是我大明一合之敌,唯一忧虑之处便在于明夏父子两代人经营巴蜀十数年之久,深得人心,攻城掠地容易,欲令巴蜀之地归心,非数十年苦功不可。”

  “而云贵之地,虽说这一带不适宜耕种,素有“地无三尺平”之称,然此地却是至关重要,且如今还有元廷残兵败将盘踞,人数有十数万之众,亦是我大明之大患矣。”

  “云贵之地,北接巴蜀,东连两湖广西之地,两湖,亦是我大明之产粮重区,而广西,辐射南洋,与占城相连,此地亦颇为重要,云贵若是不宁,则大明不安。”

  “此外,还有甘肃西域一带,虽说地广人稀,但此地极为重要,我军若是能占据,屯田发展,未来对付北元,将是最佳的前出基地……”

  朱标侃侃而谈,分析的头头是道,将这些地方的优劣处逐一讲解,每一处的分析,皆可谓是鞭辟入里,就连在场的许多将帅,也未必能知道的如此详尽。

  这充分说明,朱标在这上面的苦功不是一星半点。

  唯有时常琢磨,才会有这番惊人的成果。

  最后朱标望着众人,看向了老朱,缓缓道:“父皇,故而儿臣觉得,我大明因首先将这些地方逐一平定,届时,我军若是对元廷余孽动手,将易如反掌。”

  “在此过程之中,尽管我军战斗不止,然而这些地方,皆难挡我大明兵锋,我军既可练兵,又可积蓄粮草,积攒实力,等待与元廷决战之日。”

  显然,朱标的打算就是先易后难。

  先把周围的这些喽啰扫了,把甜头都给尝了,然后再去啃元廷这块大骨头。

  “诸位将军再看,我军若是将这些地方势力平定,那届时我军对付元廷是何等情形?”

  “我方东至辽东一线,中有上都,大都为前进基地,西至甘肃西域,在这漫长的边线,我军可以肆意出击,甚至可以多路出击,就算在单独一路也可以与元军正面交手,元军若是分兵应对,我军更可以以碾压态势获得胜利……”

  老朱听完,尽管心中已经分外满意,但是,脸上仍旧是不动声色,看向了徐达。淡淡道:“徐达,你觉得咱标儿这套战略方案如何?”

  徐达此刻并不说话,眼中有着思索之色。

  老朱也不催促,他知道徐达此刻亦是在细想朱标提出这一套新的战略。

  思索片刻之后,徐达看向了朱标,凝重问道:“殿下,敢问欲施行你这套战略方案,所需时间大概多久?”

  朱标不假思索,立即答道:“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十五年即可,若是中间稍有波折,二十年也足矣。”

  这是朱标的自信,不,应该是朱标对明军有着充足的自信心。

  正如徐达那般,认为明军可以对元军完成战略合围,可以一举歼灭之。

  相比较起来,徐达那套方略,可能还要冒险许多。

  毕竟,这要对元军形成战略合围,从而一举歼灭,这可不是个容易事儿,对方的统帅王保保,那也不是个易与之辈,稍有不慎,大败亏输,这也不算稀奇事。

  不过要包围元军不易,可对付其他几个,那就是手拿把攥。

  明军的胜利,那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殿下以为,我军该先攻何处?”徐达再次发问。

  朱标不假思索道:“倭国。”

  “平定倭国,对我军目前来说,应最是容易,因此此时他们正值内乱之时,我军甚至可以拉拢其中一方,然后借此出兵……”

  “若是先攻其他地方,巴蜀之地就算攻下,短时间内反要牵扯朝廷大量精力,不划算。”

  “云贵之地虽有数万之众,但如今要说威胁两湖,两广,那也不过是自不量力。”

  “占城虽好,可目前我大明内部已有江浙,两湖一带可以供应粮食,需求性不是很大。”

  “而甘肃西域,最为要紧的便是向此处移民,夯实大明在此根基,此乃长久之计,一时一日看不出效果。”

  “唯有先攻倭国,攻下之后,只需驻军即可,旁的事务,通通可以暂且搁置。如此一来,朝廷精力被牵扯将会极其有限……”

  这账算的……

  徐达此刻亦是不得不承认,朱标提出的这份方略,绝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偶有感触,这分明就是蓄谋已久……

  他么的,连先打哪个,后打哪个,怎么打,这都算的清清楚楚……

  “殿下,兵者,乃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大明如此兴兵动武,攻伐邻国,于国,于民,只怕是大大不利……”

  “再者说,我大明乃堂堂正正王者之师,若无名目就出兵攻伐邻国,亦是有失王者风范……”

  殿中突兀的出现这些话,令众人皆是侧目。

  朱标也是好奇了,这是哪个小可爱说出如此愚不可及的话语?

  当看到那人,宋濂,朱标就不奇怪了。

  这宋濂长久受到儒家的熏陶,有这样的思想并不奇怪……

  朱标还疑惑宋濂怎么出现在这种场合,不过细想想也不奇怪。

  这宋濂还是有用处的,起码写的一手好文章。

  老朱也非常懂宣传的奥妙,北伐进展如此顺利,除了前线将帅士卒分外给力以外,就是宣传的好。

  百姓们一听到朝廷的宣传,纷纷归附,许多地方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而当时北伐起草的檄文就是宋濂主笔。

  好的笔墨,亦是可以杀人诛心呐!

(https://www.tbxsvv.cc/html/108/108918/69646414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