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陌生的复州
全旭并没有向崇祯说什么辽东地大物博之类的话,因为他知道,一旦说出来,崇祯皇帝肯定会不高兴。
现在的辽东,比后世的东北三省加起来还要大三倍,并不是后世意义上的辽东,无论是煤炭、钢铁、或者木材、金、银、铜等贵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特别是本溪铁矿发现以后,辽宁省就成了全国铁矿第一。
思来想去,全旭望着崇祯道:“只有努力工作,人人努力工作,就是因为大家都努力工作,辽东才越发展越好,越建设越好,陛下您也看到了,辽东不仅有这种铁路,还有交通便利的水泥路,甚至还有柏油马路。”
相较水泥路而言,柏油马路的造价成本自然会更低,哪怕是冬季被寒冷冻裂的路面,只要阳光暴晒之后,就可以变成原样,除非是遇到严重的超载,才能把路面压坏。
辽东虽然不盛产沥青,可问题是大西洋和非洲有不少天然沥青湖,只要辽东需要,那些欧洲商人就会把这些东西运到辽东。
没有办法,辽东不缺欧洲的成品,而欧洲却需要辽东的工业品和生活用品,出口贸易出现严重的逆差,就算没有全旭的时代,大明就吸纳了四亿多两白银的进口,这是纯贸易逆差。
四亿两白银,现在英镑还没有出现,国际国货还是以荷兰人和马剑银币,或者西班牙的比索为主,四亿两白银,相当于差不多五亿三千万比索。
全旭接着苦笑道:“臣奉命出镇辽东的时候,辽东什么都没有,辽东人口几乎被努尔哈赤杀尽,幸存者仅不足千人。别说官道、道路、连城池都没有,昔日大明设立的辽东二十五卫,也全部变成了废墟,,现在辽东发展的不错,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辽东人的功劳。”
全旭真不是谦虚,只靠全旭一个人的努力,累死都没有现在的辽东。
崇祯其实不相信的,他只是认为全旭在谦虚,与大明其他大臣,恨不得连百姓多生一个孩子的功劳都算在自己头上相比,全旭不贪功,简直就是圣人。
与两年前相比,现在的辽东火车的速度和运输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最初的时候,客运蒸汽机火车,仅仅可以挂装十六列,这是全旭按照后世的习惯。
可是随着蒸汽火车的技术成熟,哪怕是现在的客运火车,也是加装三十二列,普遍采取客货混运的方式。
在火车前面为客运车箱,后面则为货运列车。
当然,也有那些全部货运的列车,以煤炭和钢铁这等笨重物资为例,一辆蒸汽机火车可以运输五千到八千吨之间。
运载能力的提高,运输效率也更大提高,铁路上也更加繁忙,在从旅顺火车站前往复州湾的路上,崇祯皇帝就看到了至少十二辆满载着货物的火车,呼啸着前往旅顺口码头。
这让崇祯更加感慨万千。
不毛之地的辽东,被全旭经营成了大明两京十三省最富裕的地方,特别是因为全旭与朝廷的圣旨,辽东的粮食可以直接抵达通州,也就是说,辽东成了北方的粮食供应基地,这是从江南粮商嘴里夺过来的肥肉。
这一点,尽管江南商人非常不满,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全旭的原则就是要拳头就是道理。
现在的吴淞口被全旭设立了一个炮台,同时,吴淞口驻扎着全家军的一个步兵旅,还有一个隶属于东海舰队的内河舰队,共计有三十八艘飞鱼战舰,飞鱼战舰在对战欧洲战舰的时候,有点吃亏,身小力薄,可是用飞鱼封锁长江还是可以做到的。
复州是没有火车站的,全旭也没有奢侈到为了崇祯一次出行,专门铺设一条铁路直接清泉寺,不对,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清泉寺了,而是清泉宫,这就是地名。
火车只通到复州站,距离清泉寺还有差不多四十余里的路程,这个时候,则需要换乘崇祯的车驾。
面对复州城内的双向八车道水泥路,这给了崇祯极大的震撼,在蒸汽机火车上,崇祯已经吃过饭了,他倒是没有感觉到饥饿,就带着车队围绕着复州城参观起来。
与金州相比,复州城只能算作一般,毕竟金州才是辽东的政治、军事、金融中心,常驻人口有二百多万人,如果算上临时工和季节工,以及游客,金州的人口绝对超过三百万人。
然而复州却只有三十一个镇,常住人口约十三万一千户,人口八十六万稍多一些,仅仅相当于金州的三分之一。
复州的商业街给崇祯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个时节,已经马上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各地的百姓都在疯狂地采购着过冬的物资,像白菜、芹菜、蒜苗、或者土豆、萝卜,都是成马车马车的购买。
当然,除了蔬菜、水果、还有大量的衣服。
崇祯好奇的问道:“复州有这么多家准备办喜事吗?”
在崇祯的理解中,像百姓这样大量采购生活物资,除非家里办喜事,需要开办宴席,否则根本就不可能采购这么多物资。
全旭解释道:“其实并不是,他们只是采购了自己用!”
“自己家用?”
崇祯指着水泥路上连绵不绝的马车车队道:“他们这些家庭都是大户吗?需要这么多物资?”
“其实也不全是为了自己家食用,而是为了捐给学校!”
全旭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学校道:“在辽东,学校都是官府筹办的,老师从官府里的领俸禄,学校也不收钱,都是免费上学,这些百姓,有些过意不去,会向学校捐献各种物资,像什么肉啊,火腿、腊肠,以及馒头、蔬菜水果,总之,学校里会收到五花八门的东西!”
崇祯感叹道:“还是辽东民风朴实!”
其实,也并不算是辽东百姓朴实,也不是他们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主要是与辽东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确实是百姓们在解决了自身的吃喝拉撒之后,确实是有了更高的追求,辽东可不参考什么家世,但是,每一名大学生要想进入官府工作,会考察这个学生的家人,并不是说什么家世多高,而是考察学生父母的风评。
如果这个学生的父母蛮横不讲理,那么这个学生多少会有点这种意思,别指望他会多么讲理,所以,家庭背景和人员关系,会作为官员升迁的一个考察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辽东的百姓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口碑,如果因为自己扣门或者尖酸刻薄,影响了自己孩子前程,他们就后悔死了。
怎么才能形成自己良好口碑?
那就是向学校捐献物资和金钱,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捐献的风气,这种善举,可以影响孩子的将来地位和前程。
全旭从来不认为某个人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官员就算他自己不想徇私,可问题是,他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结果,他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原则,工业党在去年处理了五十多名科级以上官员,几乎九成都是被自己的亲戚拉下水的。
好在崇祯只是随口一问,也没有多说什么。
就在这时,崇祯指着远处的一辆怪异四轮车问道:“这是什么?”
“哦!”
全旭苦笑道:“这是蒸汽机车!”
自从蒸汽机发明出来以后,就有工匠琢磨着制造一辆可以不用牛马拉动的车辆,事实上,仅仅辽东工业大学,就出了十几个这种研发小组。
眼前的这辆蒸汽机车,简直就像一台后世的四轮拖拉机,只有一个座位,前置蒸汽机发动机,拥有十三匹马力,可以一边轰鸣,一边前进。
当然,由于技术不成熟,足足一大票人跟着处理问题。
“这是自行车!”
全旭看着崇祯疑惑,就急忙解释道:“三个轮子的叫三轮自行车,陛下可别小看这种三轮车,一年成年劳力,一天可以骑着自行车行驶上百里,还能拉动五六百斤的货物!”
崇祯看着复州,眼中尽是陌生。
没错,复州的百姓,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直接像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直接跪上一地,所过之处,到处磕头。
多少让他有些失落,更加失落的是那些百姓,各忙着自己的事情,对于崇祯皇帝的车驾,有些不耐烦,有的厌恶,就是没有尊敬。
要知道,全旭出行从来不会封禁道路,也不会干涉百姓们的生活,但是崇祯不一样,所过之处,三千骑兵开道,直接把街道封死,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反而让百姓感觉有些难受。
围着复州城的环城路转了一个多时辰,崇祯则直接前往他的行宫,此时的行宫已经早已在崇祯刚刚抵达复州的时候,被锦衣卫负责接手了。
全旭不负责崇祯的贴身保卫工作,外围的军队也不多,只有全旭的亲卫旅勋卫团负责防守清泉宫的外围。
崇祯的身体不如全旭,今天也是累坏了,又是坐火车,又是坐马车,来回行驶了三四百里,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崇祯需要在行宫里休息,而晚上则需要参加辽东政务院为崇祯准备欢迎宴会。
(https://www.tbxsvv.cc/html/108/108854/9429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