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569章 博弈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对此评价甚高,他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很有可能)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认可”。
其实所谓门户开放,只是一个被消弱了主权的改革开放而已,在现阶段的中国已无可能拒绝,除非经过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并战而胜之,如历史上的解放战争。
接受“门户开放”,只是为了用这个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某个敌人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独占野心,如九一八、卢沟桥事变等。等到中国足够强大,能够轻易把门关上时,再溜过来,那就开门揖盗,这是张汉卿的浅见。
美国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奉系向其靠拢的表现,而英国在华势力,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利益未被触动,因此也默许了人民军对直系地盘的侵蚀。
日本有意见,但其重要的生命线“关东州”,张汉卿在目前并未有半分剥夺的意思,因此他们反弹不大。
因为张汉卿深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所取得的对于“关东州”的租借权、满铁经营权、满铁附属地区行政权、军队驻扎权、满铁并行线路禁止权、铁路借款权、矿山开采权、土地商租权等向来被视为禁脔,不容染指。
这是日本的底限,越过一步,会极大地刺激日本的国民“感情”,就会是战争----“善良”的日本国民们,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中国目前不能首先破坏条约,即使是不平等条约,因为这将动摇列强特别是英美对奉系保证其在中国利益的信任基础----你可以在不伤原则的前提下蚕食,但不能否认。尤其在现实条件下,不宜树敌过多。
但对于超出条约的其它部分,如域外的各种特权,奉系进行了柔韧的抑制,不但牢牢将日本势力限制在关东州、胶东及几个日租界,还让日本人说不出话来。张汉卿所定下的国策,在现阶段就是针对日本,缓和与其它列强的关系。
国际博弈遵循几何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铁则;用国际政治专业术语说,就是一个国家不能和两个大国同时发生冲突,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有力量可以与两个以上的大国对抗。
古罗马人开始只是为了自卫,先与北方的高卢人打仗,后又与南方迦太基人发生战争;取得胜利后又继续向整个地中海国家进攻,其结果是四面结怨,“蛮族”对手四面八方涌来并导致罗马帝国瞬间坍塌;
19世纪初,拿破仑与英国作战,取得巨大的胜利,继而于1912年轻率深入俄国,其后三年便遭到失败;
20世纪40年代,德国希特勒开始跟英国作对,赢得西欧,1941年在得意之际挥师直奔俄国,其后又是三年便败;同期的日本开始与中国开战,初期取胜,1941年底又与美国开战,其后还是三年失败;
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与中国和苏联对阵,美国三年便败;60年代在越南战场上,美国还是与中国和苏联作对,时间是长了些,但结果也是败得没有面子。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与中美全面作对,结果苏联很快败阵并于戈尔巴乔夫时期解体。
21世纪初小布什上台后,更是点名向七个所谓“邪恶轴心”国家叫板,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美国老虎吃天,在虎力耗尽后就一蹶不振…
相反,在这一场场战略博弈中获得胜利的,都是将自己的对手减到最少,将其打击面降到最小的政治家。这些政治家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同时选择两个对手作战,最经典的战例是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2年的中国国内正面临严重自然灾害,蒋介石在东南准备反攻大陆,苏联在北方制造新疆居民“外逃”事件,印度借机在中印边境蚕食中国领土。在这三面危险中,毛主席从创口最小的西南方向出手,并巧妙利用了古巴导|弹危机,将战争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10月20日,美国封锁古巴海域,苏美剑拔弩张。当天中国全线反击。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最后结束封锁,11月21日,苏联也对军队解除了动员令。当天中国对印度全面停火。
战机的选择始终没有给第三国插手并使印度由此获得盟友的机会。一仗下来,周边对手基本偃旗息鼓。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尼赫鲁去世、中国成功试爆了原子|弹。中国安全格局由此打开。毛伟人这段用兵经验实在值得我们后人总结。
张汉卿也想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无论是日本还是英美、抑或是在目前一党专政理念类似的苏联。但是依照中国的国情,现阶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
不要讲已经工业经济雄踞全球第一的美国,就是“日渐落”帝国的英国,其海上力量已不是中国所向背,还有中国的千年毒刺,让中国深陷亡国恐惧的强邻日本,每一个都是仿佛不可逾越的高墙,沉重地压在中国身上。
英美远在万里之外,对中国没有领土的觑觎,只有利益上的纠纷。与英美的战争,会把中国拖向无底的深渊,最后没有胜者。
日本则不同,一直在东北亚磕磕碰碰图谋发展的日本,由于国力与地理限制,其本身并不能打得起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其军事力量,除海上中国暂无法一较长短外,陆上中国完全可以不怵它。
按照人民军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多久,中国对日的优势就会显露出来。那时此涨彼消,形势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所以在时间上,中国需要拖。在政策上,中国需要养拙。在现行战略上,中国需要和平,奉系需要和平。
算准了日本不敢动手----即使动手也会很快有劝架的----现在东北环渤海一带已经有英美资本产业在彼,打烂了对大家都不好。而且如果奉系真的狠下心来与日本决一死战的话,日本也不敢有多大的把握赢。即使胜,如果是惨胜,如果再无法从中国得到补偿,是得不偿失的。
此时的日本首相加藤友三郎是华盛顿会议日本首席代表和裁军事务负责人,虽然他曾是日俄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参谋长、是舰队第二号人物,也是鼓吹建立“八八舰队”的号手,但是为了应对一战后经济不景气必须整顿财政而裁军的事实,他忍痛宣布放弃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
放弃十四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中止六艘战舰的制造、裁减海军下士以下士兵7500人、解雇了一万四千名工人;陆军也开始裁军六万人的行动,并从西伯利亚撤军…
他是军界出身的首相,其政策落实程度很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不可能与中国为敌,这也是张汉卿的一场豪赌。 

(https://www.tbxsvv.cc/html/108/108844/6783241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