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旗,系明治三年(1870年)以“太政官布告”的最高法令形式发布定制,称作“陆军御国旗”。它是从日本国旗——太阳旗演化出来的,有16道血红的光芒线,又被称为“旭日旗”。
陆军军旗三个边饰有紫色流苏,木制烤漆旗杆顶部,有一个三面体的镀金大旗冠,三面均为日本天皇家族的16瓣菊花纹浮雕族徽图案。
据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对近卫步兵第1、第2联队亲授军旗为肇始,此后凡日军新编成之步兵及骑兵联队,必由天皇亲授军旗,以为部队团结之核心,将士对军旗之精神,举世无比。”
正因如此,在正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部队都渴望缴获到日本军旗,但是都未能如愿。
深知兹事体大的栗田少尉,怀抱军旗,在一小队护旗兵的护卫下紧跟着大队往前冲。死亡,已不在话下,自从担任光荣的护旗中队长之后,他的一颗心已经全部在这面军旗上:时刻注意保持干净,爱惜它远胜自己的生命。
也就在手捧军旗时,他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任何时候,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它。
于郑声奇怪地看着浑不畏死的日军,有些慨叹。日军的忠勇与对命令的服从是相当给力的,值得学习;但是这种风格有时候又显得特别愚蠢:当生的希望没有时,人民军也能视死如归,但是没有意义的去死,这不是值得称赞的。
不过,同为军人,中国军人也不能示弱!他又一次拨起电话,呼叫炮兵对准了方位。
有赖于人民军充沛的后勤能力,炮弹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来。在沈阳兵工厂,供应人民军的75MM、125MM榴|弹炮正三班倒地生产。
只要对战事有利,对挽回人民军士兵的生命有利,作为前线指挥官应以生命和结果作为评定火力使用的第一原则,这是少帅的话。
于是日军又经历了一次炮火洗礼,这一次,伤筋动骨。
人民军只付出极小的代价,便完全压制住日军的进攻。等到炮击结束后,扑天盖地的人民军从各个方向攻过来,日军已经打残了的防线一撕便开。
日军第二大队在苦苦地垂死挣扎,大队长松井已经全身挂了彩,但还焦急地问:“军旗烧掉没有?”他的警卫奉命询问,却被从天而降的一发炮弹当场炸死。
而麻生联队长的重心已不在救援各部队,在焦头烂额之际,他还派人寻找栗田,把烧毁军旗作为头等大事。本来栗田是紧跟着自己的,可是当爆炸起伏时,根本看不见人群里的他。正当他忐忑不安时,从地下传来一声虚弱的声音:“大佐,军旗在这里。”
可怜的栗田,应该就是在刚才被炸掉一双脚,疼得短暂性地昏迷过去。不过他是极有毅力的人,在千钧一发之时醒了过来。
望着他怀里已经被鲜血染红的军旗,麻生如逢大赦。虽然此次是战败了,但是按照日本陆军的理论,只要有军旗在,任何联队都不能算被歼灭,还可以重建。但是如果军旗丢了,番号就将被取消,而他将会承受无穷的耻辱,远甚于战败!
对这个事,以小知识分子被征召从军的五味川纯平曾经深感困惑和愤怒:“军旗就是一面旗帜,只不过是一个部队的象征而已,说是天皇赐给的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战争是以胜败而论的,军旗怎么能决定胜败?”
但是,在昔日大多数日本军人的记忆里,是不会对此有任何异议的。战役的幸存者、卫生队军医军曹松元草平在其《茫茫的旷野》一书中有如此回忆:
“军旗只是一面旗帜,充其量是一个部队的象征,可是整个日本军队都把军旗看得很重,比部队的一切都高贵。要是说起原因来,还要说是日本军统教育的结果。
“记得在我幼年时代,只要一有陆军的军事演习,母亲总是背着我,跟在邻居的后面一起去观看,去参加欢迎式,从不敢怠慢。当明晃晃的刺刀伴随着用黑布包着的军旗从眼前走过的时候,母亲和邻居们都一齐下跪叩拜,流着眼泪目送军旗走过。
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军旗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把头往下低,这恐怕也是被那个时代熏陶的结果。那个时候军国主义的调子吹得正响,我们这些人就是在那种环境里被驯养出来的。
可也是,3岁时所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事过60多年仍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想抹也抹不掉了,想一想真令人可怕。”
面对越来越小的包围圈,麻生并不惧怕,他反而很淡定地安排了焚烧军旗的仪式。对了,他们不叫焚烧,叫“奉烧”。
本来军旗奉烧的正规步骤是四步:
旗手持旗,在护旗手的护卫下登高,除旗手护旗手外全部队官兵对军旗行军礼;
旗手收卷军旗将军旗交给部队指挥官;
由部队长亲自把军旗放入奉烧台安置,然后全部队官兵向军旗致敬;
部队长亲自点火,部队全体官兵向军旗致敬至火灭为止。
可是由于旗手已经无法履行任务,而人民军正在外围交战,无法让全部军队从容敬礼了,麻生决定,只限圈内人处理。
他指定一名少佐为护旗手,取下旗面。
军旗的长节可以缝上写有部队名称的旭日旗,但旗面不是军旗,这串节穗才是,因为它由天皇亲赐。旗面实际是个无所谓的东西,只是标识军旗所属部队的作用。本来行军中会用防水布套包好作妥善的保护,因为号令无法有效传达,这才使军旗得见天日。
没有奉烧台,麻生等几个人跪坐着围着它,当作一个假想的灶台了。其它的日军也停止了交火,开始安静地围成一圈,庄重地敬行军礼。
“小官,小官,你马前是什么?一闪一闪,一飘一飘,那不是征伐朝鲜的锦旗吗?征呀征,征到底,伐呀伐,伐到头…”麻生泪流满面地唱起这首歌,伴随他的,是旁边帝国军人的戚戚声。
这首歌大概是明治十年前后流行于日本的,算作最好的军旗之歌了。从歌词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军人是多么狂妄,多么傲慢。在征伐东亚的军旗下,那些幼稚而浅薄的军人们开始蠢蠢欲动,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令人恐惧的侵略潮流…
只是,要亲手毁掉它,这局面与这歌词显得十分不搭调。
“啪嗒”一声,作为最高指挥长,麻生亲自点了火。
不远处,刘二旦已经跃出战壕向残余的日军进行清剿,忽然他看见一群日军,其中还好似有大官,在严肃地做着什么。他看了几秒钟还是十几秒钟?反正是一小会。
据他后来叙述:“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我看到有一个大官在内。他们开始捧着一个旗衬子念念有辞,后来我看到那个军官要点火,尽管不知道有什么用,我还是朝他开了一枪,反正就是不给他点。”
这一枪正中麻生,他痛苦地捂着胸口倒了下去,军旗上也滴了几滴他的鲜血。
陡生不测,其他的日军不是立即与他交战,反而有人迅速地捡起火机,作势要点。
于二旦奇怪了,还有比人命更重要的东西?这更坚定了他的想法:这个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不然这么多人命都不要了还要销毁!他一边又是一枪,一边大喊:“日军要破坏,有大官!”这个时刻,他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
他的喊声把战友们都聚集过来,一阵乱枪,圈中的日军纷纷中弹。直到全部日军被清扫干净,这场点火仪式到最后也没有成功。
刘二旦翻来覆去看着手中这个有天皇菊花纹族徽的金属旗冠,以他的智商,实在无法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日军甘愿为它而死,甚至宁死都不愿意把它留给人民军。
不过由于人民军有良好的战场纪律,缴获的物品一律要上交,于是,这个“来历不明”的东西被交给了连长,并告诉自己在战场上看到的一切。
由于刘二旦有击毙日军联队长的战功在,连长拍拍刘二旦的肩膀说:“二旦,有麻生大佐的人头,你小子至少也要立个二等功。”至于这个劳骨东西旗子,他也不识货,但是他还是把它与战果报告一起递交上去。
于是这件东西辗转来到团部和师部,最后是朝鲜人民军司令部定了性:这是一面日军的联队旗,应属于第3师团第8联队。
击毙敌大佐军衔军官,应授二等功,再加上这个功劳,王二旦因此拟荣立一等功,报中|央军委审批。
国内媒体尚没有认识到它的珍贵,但是张汉卿却是清楚的。
正史上在八年抗战中,日军仅在松山和腾冲的两次“玉碎”战中烧掉了两面军旗,分别属于第113联队和第148联队。这实在是中国军队八年抗战最值得称道的骄傲!
据资料,二战期间,作为日本陆军象征的共444面军旗,均在太平洋战场烧毁、随运兵船在海上沉没或是在战败后举行的“军旗奉烧”仪式中毁灭。后世仅在东京靖国神社“游就馆”保存着一面步兵第321联队军旗,是联队长后藤四郎中佐通过一个叫做“神道天行居”的右翼宗教组织隐匿保存下来的,这也是世间仅存的一面日本军旗。
这面军旗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它既是中国力克强敌日本的证据,也给反华叫嚣日隆的日本国内民众一记耳光让他们清醒些。
中国人民军不但能够整个师团、旅团地歼灭日军,还能够完整地缴获其精神支柱的联队旗,对其的心理打击、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提升是有显著意义的。特别是第3军在大败之际曾被日本国内大肆宣扬,这面军旗就是对此最好的反击。
于是张汉卿亲自签核并把功劳又长了一级,为特级,授予新兵刘二旦。
(https://www.tbxsvv.cc/html/108/108844/6595215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