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当大神 > 第69章 蟾蜍蚀圆影,大汉夜已残!

“义真兄,他就是你和我提过的江小白?”

        蔡邕上下打量着江小白:“好一个俊俏的少年,就是这名字有些不妥,容易遭人诟病。”

        “我的名字咋了?”

        看着江小白面露疑惑,蔡邕为其解释,原来是王莽篡汉时,曾有过许多改制,对名字也有涉及。

        那时候,法律规定不准用双字名,只能单字,双字名是极其不光彩的。

        若是有人犯罪,就会给予其双字名,以示惩处。

        从那时起,人们就有了取单字名的习惯,形成一种风气,延续至今。

        “取个名字竟然有如此多的忌讳。”江小白微微皱眉。

        经蔡邕的提醒,江小白才有所察觉,过往他遇到的所有人,名字皆是单字,只有他和江小花是个例外。

        “伯喈啊,汉与贼势不两立,对大汉而言,王莽就是篡汉的乱臣贼子,当年颁布的单字法令,早就失去效用,只是这股风气尚未彻底散去。”

        皇甫嵩笑着开口:“如今陛下改元中平,希望天下百姓能够从此焕然一新,我倒是觉得不如就从名字开始焕新改变。”

        “江小白这个名字,在别人眼里不甚光彩,是个另类,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改变的初始,如今的汉朝千疮百孔,经历黄巾战乱后百废俱兴,正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去改变这一切。”

        “我觉得,帅之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这番话语重心长,皇甫嵩是对蔡邕说的,也是对江小白说的,他平叛黄巾立下不世之功,被汉灵帝刘宏誉为大汉柱石。

        然而,这些改变不了他年过半百的事实。

        在这个平均年龄三、四十岁的时代,皇甫嵩算得上是高龄,他老了。

        所以,从最开始,皇甫嵩就是把江小白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希望他能匡扶汉室,有所作为。

        “义真兄说的对,是伯喈拘泥于陈旧,不知变通了。”

        感受到皇甫嵩的深沉用意,蔡邕没再计较名字的问题,他看着江小白笑问道:“贤侄,义真兄于我有救命之恩,你以后就叫我一声世伯吧。”

        “世伯!”江小白有些诧异。

        蔡邕是这个时代非常著名的文士,是很有名望的大儒,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还精通音律,擅书画,是真正的文坛大家。

        如果说皇甫嵩是武将中首屈一指的名将,那蔡邕就是文坛中首屈一指的大牛。

        蔡邕身上有无数耀眼的光环,譬如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等等……

        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

        这样的人,眼下居然主动向江小白伸出橄榄枝。

        所以,江小白躬身向着蔡邕深深施礼:“世伯,请受小侄一拜。”

        有蔡邕这位当世大儒做靠山,江小白的仕途将会顺风顺水,且有名师,对日后他招揽名士也有许多好处。

        这个时代是很讲究身份名望的,袁绍遇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就这种庸才,为何麾下会有那么多的良臣名将效忠,那是因为他家是四世三公,有着很高的名望。

        还有刘备,一个鼓捣破鞋之人,为何能收服关羽、张飞,靠的就是他是中山靖王之后。

        以及,大汉皇叔这个金灿灿的头衔。

        这些都是身份名望带来的红利。

        江小白一介布衣,没有任何的身份地位,纵然他再有本事,也会被人瞧不起,曹操就是因为出身问题,而被汉廷朝臣视之卑贱。

        而东汉重文轻武,文学大儒的身份地位是很高的。

        正是明白这声世伯的含金量,江小白才会郑重地向蔡邕施礼,对此,蔡邕没有避让,他好奇的问江小白。

        “贤侄,你所治何学?”

        这是问江小白看过什么书籍,学习过什么。

        闻言,旁边的皇甫嵩笑了:“伯喈啊,帅之他家境贫苦,能活下来就不容易了,他何曾有过所学。”

        “没读过书,那可识字?”蔡邕问道。

        还没等江小白说话,蔡邕就自问自答:“是我糊涂了,想来你是目不识丁的,也罢,日后你就跟着我学,我教你识文断字。”

        “世伯,其实我自读过几本书,倒也认识几个字。”江小白说道。

        “那你认识哪几个字?”

        蔡邕好奇的看着江小白,听着他的话,江小白的脸立刻就黑了。

        江小白:“???”

        这老头过分了啊!

        旁边,皇甫嵩提议道:“不如这样,帅之,你作诗一首,伯喈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颇高,也可为你点拨一下。”

        “甚好。”蔡邕笑道。

        “那我就献丑了。”

        江小白眼珠子一转,开口诵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寒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诗一出,皇甫嵩立刻就惊呆了。

        “好诗,好诗啊,帅之你吟的一首好诗啊!”

        皇甫嵩不仅行军打仗厉害,也有不俗的文学素养,他能听出来江小白的这首诗极妙,那句寒风满洛城,不正是眼下的景象么。

        时值冬月,洛阳城晚间弥漫着寒风。

        此诗应景。

        “确实是好诗,不过……”

        比起皇甫嵩的激动,蔡邕要显得淡定的多:“贤侄,你这诗倒是不错,但给老夫的感觉很怪,很别扭,乍听起来没问题,但仔细琢磨却有不少不通之处,寒风和杨柳能共存否?”

        “寒风是冬日之风,杨柳是春日之景,二者很违和啊。”

        蔡邕不愧是文坛大家,瞬间就找出了这首诗里的漏洞,而他直接指出来,就让江小白很尴尬。

        但是江小白怕过谁啊!

        以江小白不服输的性子,岂能就这样善罢甘休。

        “没关系,我诗多,世伯你随便挑,总有一个你能满意。”

        说着,江小白开始吟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蟾蜍蚀圆影,大汉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随着江小白一字一句的开口,蔡邕听得目瞪口呆,他先前之所以指出来问题,就只是简单的纠正一下而已。

        蔡邕没想到江小白如此较真,竟再度作诗,且这诗摆明了是江小白对昏聩的东汉朝廷所作。

        “好一个蟾蜍蚀圆影,大汉夜已残!”

        蔡邕惊喜的看向江小白,像看一件宝贝似的,江小白没有名师授业,便能有这份文采,若是加以雕琢,前途不可限量。

        这一刻,蔡邕终于知道皇甫嵩为何如此喜欢江小白,为何会把这少年当成接班人栽培。

        这少年,是块璞玉啊。

        稍加打磨,就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https://www.tbxsvv.cc/html/107/107217/3038701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