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加个点 > 第九十九章 此毋须学也

  刘毅却是不知道在雒阳发生的一切,此时他已经和太史慈赶回到了平寿县县城。

  刘毅策马缓行,一面观察着平寿县的百姓,一面分神同太史慈闲聊。

  “子义,我感觉平寿县比我们出征之时要好了不少,似乎百姓已经从以前蛾贼的侵害中恢复了过来,颇有些宁静祥和之感。”

  这确实是刘毅回到平寿县城之后的第一感觉,在他率军出发征讨黄巾的时候,平寿虽然谈不上满目疮痍,但是也十分萧瑟。他那时候受到时势的影响,并没有着力于恢复民生,而是先侧重于发展军事,开始是谋求自保,后来又被粮秣所累,后来迫于何进的威胁,急于扩张。

  在他亲自坐镇平寿县的那段时间,他大部分都是泡在了大营里,注重新兵的训练,对于政务其实只是完成任务的形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到率军出征,他就将那段时间表现较好的令书任命为假县丞,同时兼功曹一职,要求他在做好功曹本考核、监察等本职工作外,还要担起一县政务。其实他当初在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但是那时手下只有令书一个是正路出生的士人,而且他在功曹上干的还不错,所以刘毅就咬牙让其顶上。

  后来根据他布置在平寿县的联络使反馈来看,令书干的还不错,起码没有出什么乱子,他也就放心在外征战。反正大印在他手里,必须要经过县令处理的文书都是通过联络使来回传递的,刘毅也不怕出什么大的乱子。

  但是从现在他自己亲眼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令书干的恐怕不是“不错”二字可以评价的,应该是“极好”才是。

  反正刘毅认为,除非是他自己另辟蹊径,用上现代的管理学思维方式,否则单论治理而言,应该是比不过令书的。他本以为这令书身为法家士子,主修的又是刑名,又不是什么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在治民上应该是一般般才对,没想到竟然把这一县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倒是小瞧了对方。

  太史慈听到刘毅的话也是点头赞同,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确如明廷所言,我观百姓面上菜色已褪,且笑由心生,比我们出征之时好了不知凡几。”

  刘毅闻言有些无语。

  ......能不能别说的那么直白!我也是精力没放在这方面好不?

  他发现太史慈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太实诚,说白了就是欠社会的毒打。要不是遇到他,放在一般的上司手里,就算是有能力也起码会被压制一段时间,磨一磨棱角。

  不过他也没同太史慈多计较,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有搭的闲扯,一直走到了县衙。

  门口的当值衙役一左一右立在原地,既没有站的东倒西歪松松垮垮,也没有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他俩见到有人策马靠近立即就看了过去,两人先是细细确认一番,随后高兴的叫了一声,“明廷回来了。”就呼啦一声凑了上来。

  这两人都是刘毅走之前的老衙役,都认识刘毅,所以也没发生把自家县令拦在门外的乌龙事件。刘毅笑着同他俩招呼了一声,说了句“你二人如此尽忠职守,确实不易。”这倒不是客气话,他确实觉得这两人做的不错,比他想象中要好太多。两人得到了刘毅的表扬都是面露喜色,其中一人犹豫了一下说道:“当不得明廷夸赞,令县丞同我们讲,轮值的衙役是官府的门面,衙役行为无状则官府失威,官府失威则衙役亦无人敬重,两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深以为然。”

  另外一个人插言凑了一句,“方惕读过点书懂这些大道理,我听不懂,但是令县丞说过,行为不端者,初次罚俸一石,再次,倍之,三次,再倍之。我已经被抓到过一次了,再被罚回去家里怕不得安生。”

  ......这令书,有点料啊!

  刘毅暗暗赞叹了一声,这一手双管齐下水平不低,现在弄的他心里有些没底,他现在只接触过两个正规士人,一个是令书,一个是李贺。

  事实已经证明李贺并不是草包,但是一郡之主有这个能耐刘毅并不意外,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令书竟然有此水准就让他有些惊诧了。

  甚至是有些惊怖。

  到底是因为这令书为被埋没的人才,还是正规的士子都有这个水准?

  前者也就罢了,要是后者......那些世家的潜力要有多大?

  刘毅一念至此,再也顾不上同这两个衙役掰扯,给了这两人一句“好好干”就招呼太史慈入内。

  他俩进去后没走几步就遇到了令书,此时令书正带着几个衙役似乎要出门,他一见到刘毅,先是一怔,随后惊喜道:“明廷?哈哈,明廷回来的刚刚好,这里正积攒了几个文书需要明廷亲自过目。”

  刘毅一时有些无语,他岔开了话题:“此时确是不急,令书,你这是要出去?是否急切?”

  “并非什么急事。”令书一下子就听懂了刘毅的意思,“明廷可有吩咐?”

  “那就先放一放,我们先聊一聊。”说完刘毅就示意令书跟他入内。

  令书听到此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招呼了一下身后的几个衙役先行回返,随后就快步跟了上来。

  太史慈犹豫了一下,没有跟着,不等刘毅走远,高声问道:“明廷,我想先回去看望阿母,可否?”

  ......倒是忘了太史慈是个大孝子。

  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转头回了一句,“子义自去便是。”话音一落,他就看到太史慈一溜烟的就跑了出去,几个大跨步就消失不见。

  刘毅笑了笑,没去管太史慈,而是对着落后半步的令书问道:“责恒,我记得你似乎是法家弟子,主修刑名,但是我一路观来,你将平寿治理的井井有条,着实不易。”

  责恒是令书的字。

  令书听到刘毅的夸赞,只是微微一笑,“当不得明廷之赞。”

  ......当得当得,刘毅犹豫了一番,还是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责恒,你应该没有特意学习过治民之道才是,为何能做到如此地步?”

  令书闻言微怔。

  这还需要特意学?

  不过既然上司问了,肯定要给个解释,总不能直接一句,“此毋须学也”就给打发了。

  他略一沉吟,斟酌了一番措辞,随后说道:“万物之理相通,法家亦涵治民之道,晓之以理,束之以法,罚之以律,责之以刑,如此即可。”

  

(https://www.tbxsvv.cc/html/106/106168/53324490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