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 第134章 由殷通牵扯而出的任官回避制度

“臣等死罪!”
  这一刻,各地郡守纷纷起身,朝着嬴政肃然一躬,脸上带着一丝悲愤以及对于朝廷的愧疚,仿佛很逼真。
  这只不过是在装样子,这一点,在场的群臣都清楚,但是这一刻,他们不得不这样做,毕竟真正算起来,他们属于失职。
  有道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很显然,这些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同样的,高高在上的嬴政也心里清楚,这些人之中,至少有一半在内,都是在装模作样。
  “死罪?”
  嬴政望着大秦帝国的郡守,这一刻,他对于士这一阶级开始逐渐失望。不是说这一阶级的人能力不足,而是这些人私心太重。
  大秦帝国需要的是以帝国为主的臣子,而不是一群尸位素餐的蛀虫。
  凌厉的目光落在众人的身上,嬴政眼底深处浮现一抹杀机,对着请罪之人,语气幽幽,道:“这虽然是在过年,见血不详,但是朕身为大秦人皇,自然不惧!”
  “诸位既然求死,朕倒是可以成全尔等,毕竟相比于之前,朕现在更喜欢求仁得仁!”
  杀机凌厉的语气让整个大殿之上陷入了一片沉默,谁也没有想到,这只是一个客套,却被嬴政抓住不放。
  曾经的惯用伎俩,在这一刻失去了作用。
  嬴政的一句求仁得仁,让各地郡守愣住了,这一刻,他们进退失据,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陛下,臣等也曾努力治理地方,虽然效果不显,但这并非臣等对于陛下不忠,而是当地势力错综复杂.......”
  “老世族盘踞,在各地之中族老的命令,远比朝廷官署的文书更有效果,臣等也有心无力........”
  会稽郡守殷通抬起头,对着嬴政苦诉,道:“臣等在郡中,权利受到掣肘,根本无法完全施展,还望陛下明察!”
  闻言,嬴政目光看向了慷慨陈词的中年,神色不变,但是语气之中更见锋锐:“若是朕没有记错,你便是会稽郡守殷通吧?”
  “禀陛下,臣便是会稽郡守殷通!”
  这一刻,殷通心中微微一喜,被始皇帝记住,这意味着升官发财。
  只是这一刻脸上带着喜色的殷通却忘记了,凡是都有两面性,被嬴政记住,好的话,自然是升官发财,但是不好的话,就有可能是死路一条了。
  能够被帝王记住,自然是只有该死之人,以及该赏之人。
  很不幸,他殷通是前者。
  “权力受到掣肘,所以便与项梁交好,黑衣卫折戟会稽郡,郡守也无动于衷,殷通,是否应该对朕有一个交代?”
  这一刻,嬴政双眸之中掠过一抹杀机,凌厉的目光直视着殷通。
  一句话落地,大殿之上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起来,在这一刻,竟然是出现了一抹杀机,让群臣为之胆寒。
  “陛下,臣虽然交好项梁,但是项梁也是大秦国人百姓,这并不违背秦法,也不违背朝廷政令吧?”
  殷通心中胆寒,这一刻,他更是脸色骤然之间变得凝重。
  他心里清楚,若是这件事解释不清楚,只怕是这件事将会成为一个致命的危机,今日他连这咸阳宫大殿之上都走不出去。
  “是么?”
  冷笑一声,嬴政将这件事高高拿起,然后轻轻的放下了:“廷尉府会给朕一个交代,也会告诉你有没有违背秦法!”
  “王绾,岁末大朝之后颁布诏令:大秦帝国之中实行任官回避制度!”
  闻言,王绾心中念头一动,他顿时清楚,嬴政这一番话是为了敲打各地郡守,而殷通当了出头鸟,敲打殷通更是为了推行这一制度。
  一念至此,王绾不由得开口,道:“陛下,何为任官回避制度?”
  任官回避制度,他心中有一个猜测,但是却需要嬴政的证实,很显然,这一番话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出这一制度。
  这一刻,整个大殿之中安静无比,都在等着嬴政解释这个任官回避制度。
  看着满朝文武,嬴政莞尔一笑,只是嘴角带着一丝凌厉。
  任官回避制度!
  了了六字。
  却能够撼动当前的政治格局,可以说这是继土地改革以来,国考之后,嬴政为了大秦帝国而推行的另一支长剑。
  彼此交汇之下,便可以斩破苍穹,让大秦帝国之中的老世族,诸子百家为之胆寒。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语气幽幽,道:“在大秦帝国统一之前,地方政治中最为悠久的传统便是本地为官,即国君向天子负责,大夫向国君负责,而国人百姓则向大夫和国君负责。”
  “这便是春秋战国之时的政治弊端所在,而如今的大秦帝国虽有革新,但是这一弊端,依旧存在。”
  “地方豪强势力坐大,无论是老世族,勋贵,还是本乡长官,不但专横跋扈、横行乡里,甚至有条件、有本事和朝廷叫板,成为朝廷推行统一政令的严重障碍。”
  “这在这一次的土地改革之中,已经完全彰显,郡县制度虽然很少的遏制了这一现象,但是,朕认为还远远不够!”
  “郡县制度的推行,志在分解乡土之情,架空各地宗族的力量。二是抽离地方精英,使其无法发挥啸聚一方的功能。在三年前,朝廷下令:从天下各郡县迁徒二十万富户于咸阳,也是为了削弱地方精英的力量。”
  这一刻,嬴政在解释,但是这份从容之中,透露出的意思便是坚决,必须要推行。
  “任官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裙带关系滋生、抑制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朕将之分为:籍贯回避、亲属回避、职务回避以及国考回避四类。”
  “所谓亲属回避,位极人臣的三公九卿,他们的子孙不得在京畿地区任要职。有大功以上的亲属关系的,如祖父和孙子,不能在同一部门任职。”
  “职务回避则是指朝廷官吏的亲属,不得担任监察官和谏官。”
  “至于籍贯回避便是指,县令,郡守等官吏不得在出生地,家族所在郡县为官,同时但凡大秦官吏皆在一郡县任职五年,便不得继续在当地连任,必须要平迁其他郡县任职。”
  ........

(https://www.tbxsvv.cc/html/106/106151/2622845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