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国芯 > 第七十五章 名上加名

“喜讯啊,大喜讯!”

        远志中学校长张国华急匆匆奔向八零一一厂副厂长周建国的办公室,一边走还一边不断挥舞着手中的捷报。

        “快看看,周逸获得市级大奖了!”

        一把将捷报拍在办公桌上,张国华顾不得气喘吁吁赶紧让周建国瞧个明白。

        “周逸同学荣获沪江市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

        周建国对照着文字逐一念出声,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张开,久违的笑容重新浮现在脸上。

        自家儿子争气,哪个做父亲的不会感到骄傲呢!

        只是自己这个当爹的,对儿子的关心以及消息灵通程度,反倒不及眼前的孩子恩师。

        “小徐班主任在电话里面还说,周逸是全市唯一的满分,一鸣惊人啊!”

        俗话说,三岁看老,张国华一直将周逸视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这不,刚转学到市区不到三个月,就搞出了如此大的轰动。

        “这小子,还可以嘛!就是得了大奖都不会跟家里通个气。”

        当上副厂长不久,周建国头上就冒出来了白发,全厂一千多人的吃喝拉撒现在都归他管,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

        忙也就罢了,马上要过年了,厂里资金又告紧了,得想办法追回货款才能让厂里工人过个好年,精神压力巨大。

        以前有军工订单保底,只要军方将货一拉,款项很快就打过来。现在提倡军转民,号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上级划拨的款项逐年减少,必须得自己想办法去找钱养活自己。

        幸好之前上马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运转顺利,加上八零一一厂还生产门电路,再有市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让远在皖南山区的职工们正常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不过福利待遇倒是肉眼可见的少了,以前时不时有海鲜、瓜果等时令产品发放,现在只有逢年过节重大节日才会享受得到。工人工资是随国家大流增加了一部分,但奖金却少了,实际上折算下来真实收入原地踏步。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但身为舵手接班人,周建国得为工厂未来考虑,八零一一厂必须找到新的支柱产业。

        既然做了黑白电视,那么切入彩色电视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段时间,周建国就联合其他厂的负责人,一起想办法如何将彩电生产线拿下。

        要知道彩电在市场上可谓是供不应求,谁家上马了生产线就相当于安装上了印钞机。

        只不过在沪江的正规军都吃不饱,他们这些远在皖南山区的杂牌军想要分一杯羹怕是很难。

        何况彩电生产是国家分配定点企业生产,其他没有资质的企业想要触碰是难上加难。

        为了这事,周建国在皖南和沪江之间跑前跑后,却一直没有好消息传来。

        直到今天,儿子周逸狠狠地给自己长了一次脸,他才能暂时卸下心头重压笑出声来。

        “周逸是我们厂的子弟,他今天获得如此殊荣,八零一一厂所有人脸上都有光。

        我建议到广播室全厂通报,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八零一一厂地处山区,工作区和生活区连在一块,平日就如同一个大家庭般。

        有啥新闻,通过大喇叭一广播,所有人都知晓。

        “这不好吧?大张旗鼓宣传总觉得有点过了。”

        周建国坐上了副厂长之位,还是厂里明面指定的厂长接班人,他现在得注意政治影响。

        “对好榜样就是要大力宣传,让厂里子弟有追赶的目标,免得大家都夜郎自大,成为井底之蛙还沾沾自喜。”

        张国华打定主意,明年想办法让远志中学的学生也参加沪江市的数学竞赛,以此来拉近跟市区学生的差距。

        八零一一厂因张国华主抓教育,在子弟学校方面做得好,在学生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当然还有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伴随小三线跟国防工业脱钩,开展军转民生产,让大人们都知道自己一辈子估计是难以离开大山了。因此就将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重返沪江市。

        高考的恢复,给大家指明了一条捷径,就是考上大学就能走出大山,重返城市。

        因此,在八零一一厂的家属区,每天晚上家长陪同孩子做作业就成为一种惯例,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让下一代改变命运。

        孟母三迁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就足以说明大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

        傍晚时分,工厂广播准时响起,它已经成为山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播放一条今天下午刚收到的喜讯,我厂子弟周逸同学在刚结束的沪江初中数学竞赛上喜获一等奖,在上万名学生参加的比赛之中成为唯一获得满分的选手……”

        基本上绝大多数八零一一厂职工都知晓周逸,因为这个孩子打小就多灾多难,跟医院大有渊源。

        尤其是从高楼摔下来身受重伤后,好像变了一个人,导致大家都私下说这一摔将人摔开了窍。

        “哎哟,‘周副’家的孩子可真是不得了,先是到复旦附中这样的名校读书,现在又拿了市里一等奖,今后读名牌大学是不成问题了。”

        “要是我们家小孩能有他一半出息,那我就心满意足了。唉,自从周逸去了复旦附中,我们家孩子也吵闹说将来要到这个学校读书,他是不知道这个学校门槛有多高。”

        周逸获奖的消息一经传开,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就惨了,动不动就得被家长拎出来跟他对比。

        导致在学生之中,平白无故多出许多有关周逸的传说,甚至在他失足坠落的地方还成为了一个大家之间口口相传的膜拜景点。

        虽然周逸从山里的远志中学离开,但他的名字却时刻盘旋在山区的上空。

        总的来讲,周逸的事迹还是正面影响为主,激励着其他工厂子弟以其为目标前进。

        在沪江市,成为学校名人的周逸也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熟人。

        曾经小学时的班主任,上一个全厂闻名的学习榜样,现在的沪江电视台知名记者——郑翠翠。

        当时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取了复旦大学新闻专业,这让郑翠翠成为八零一一厂家长口中的榜样人物。

        由于人才断层,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她本科读到第三年时,即1980年秋天,主管部门决定让一批成绩不错的学生提前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趁此东风,郑翠翠顺利进入了沪江电视台工作。

        凭借在课堂上练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长期以来坚持的写作功底,让郑翠翠很快就在记者行业如鱼得水。

        今天她到复旦附中,就是为了采访该校在刚过去的初中数学竞赛获得佳绩的背后新闻。

        实际上更重要一点,是郑翠翠看到了相关报道,认出了周逸,她才主动请缨前来。

        以前周逸可没少在班里调皮捣蛋,一晃几年过去,这个曾在家门口光着屁股走来走去的小男孩,现在已经长成一个气宇轩昂的帅小伙。

        时光就是如此无情,它在催人老去的同时,又会扶持新的一代人成长。

        “郑老师好!”

        周逸想不到在这里会碰到老熟人,不过他还是照例喊了对方一声老师。

        从父母口中零星得知,郑翠翠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沪江电视台工作,端上了厂里许多家长羡慕的金饭碗。而且去年她刚结婚,老公是曾经的笔友,跟其同一年考上了大学,目前在市图书馆工作。

        “行啊你,替我们八零一一厂争光了!以后不要叫老师了,直接叫翠姐吧,免得生分。”

        就算之前一直抱怨父母将自己从大城市带去了山区,但离开工厂之后郑翠翠却一直自诩是八零一一厂的一员,毕竟她青春年少成长的美好时光都留在了皖南大山深处。

        从周逸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郑翠翠决定围绕这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少年专门做一期深度报道。

        题目早就已经拟好,就叫“从大山之中走出来的求学少年。”

        电视刚开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但重要程度直逼纸媒,领导出行都会特意询问电视台的记者来了没有,足以可见其不断崛起的地位。

        因此,得知沪江电视台要采访,复旦附中校长姜洪生指示全校都要大力配合。

        熟悉的人物背景,又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郑翠翠的超常发挥让这条长达6分钟的《从大山之中走出来的求学少年》新闻一下子在沪江市火了,而周逸也成功走出学校围墙被广大市民所知。

        调皮捣蛋的少年因一场意外,幡然醒悟开始努力学习,之后好像吃了仙丹般有如神助成为神童。

        如此人设让周逸可谓是一战成名,但烦恼自然也随之而来,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要求,同样一句话得说上十遍,任谁都会感到烦躁。

        出名要趁早,但太早成名对心智未成熟的年轻人来说未必是好事。

        何况,外界干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周逸正常的学习生活,让他顿时觉得有一种想跑回山里的冲动。

(https://www.tbxsvv.cc/html/106/106074/2570037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