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天兵在1917 > 76 均势

??    加利亚诺号的拙劣表现让一旁围观的红色普斯科夫号官兵目瞪口呆,这样的表现实在是对不住人。【【,想当年十月革命之后,红海军初建时期虽然也混乱,但那时的红海军官兵并不缺乏作战意志和士气,哪怕是面对强敌也敢迎难而上,而这帮西班牙人,真心是一群逗比!

    无语的俄国人真想代替西班牙人上场,对红色普斯科夫号来说,搞定这几艘炮舰、武装渔船和运兵船根本就跟玩一样。但是谁让上头的命令十分严格,严禁他们参战呢!

    红色普斯科夫号的舰长鲁坚科十分气愤地命令道:“告诉国际纵队的空军,他们的动作得快一点,否则我们的西班牙朋友就要眼睁睁的放过这些法西斯匪徒了!”

    围观的俄国人很气愤,而西班牙人则是眉开眼笑,一直在关注渡海行动的弗朗哥获知已经击退了敌人驱逐舰的攻击,并且一直在直布罗陀海峡巡航的俄**舰并没有直接参与攻击之后,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当时弗朗哥是这么认为的:“俄国人恐怕并不准备直接参与内战,他们的强硬更多的只是装腔作势,我认为大规模渡海行动可以开始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弗朗哥的解读并没有问题,红海军虽然在直布罗陀海峡巡航,但是这种巡航更多的只是威慑性的,一旦弗朗哥豁出去不管不顾地渡海,红海军能做出的反应并不多。

    实际上弗朗哥也准备立刻开始大规模渡海,就在达托号护卫着运兵船继续向海峡对岸快速开进的时候。sb-2机群终于抵达了现场。

    12架sb-2围绕着以达托号为首的舰队盘旋了一圈。然后在长机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了攻击航线。每一架sb-2在弹仓里都携带了4枚一百公斤fab  100航弹。两侧的发动机舱还可以携带两枚fab  50.

    虽然总载弹量只有五百公斤,但12架sb-2一股脑的就将这些航弹扔在了西班牙人的头上,哪怕是水平轰炸,可是这批老手驾驶的sb-2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休达城号当即被命中三弹,这艘薄皮的运输船立刻开始起火燃烧,远处围观的鲁坚科就亲眼目睹不断地有西班牙国民军带着火焰从船舱里冲出来,然后嗷嗷乱叫着跳进大海。

    相比阿戈兰号来说,休达城的遭遇还算好的。至少休达城号只是起火燃烧,并没有断成两截。阿戈兰号仅仅被命中了一弹,但是这枚炸弹准确地命中了船体中央,穿透了两层船板,然后在龙骨附近爆炸。

    从阿戈兰号的少数幸存者的回忆中我们能发现,这艘薄皮铁壳船仅仅用了五分钟就消失在了海面上——我当时正在甲板上操作高射机枪,俄国佬的飞机就从我们头顶上呼啸着掠了过去,好几枚黑乎乎的炸弹唰的就落了下来,大部分都落在了两舷和船尾,但是最后那一枚直挺挺地命中了烟囱附近……当时。我能感觉甲板震动了两次,大约过了两秒钟。爆炸带着一股子浓烟以及从烟囱里喷出的火焰涌上了甲板,然后就是猛烈的咔嚓声……我能感到船头开始翘起,我赶紧一把抓住了船舷的栏杆,而我的战友桑切斯就没有那么走运了,他一个趔趄带着一声惨叫就落进了裂开的甲板里……我手脚并用狗刨一样爬上了越来越陡峭的船头,不断地有水兵惨叫着掉下去,接下来的一分钟里我能感到脚下不断地下沉……我很清楚,不能再停留了,否则我将跟阿戈兰号一起陪葬,我一个鱼跃跳进了海里,然后挣扎着往前猛游,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几分钟,也许更长,就在我浑身脱力的时候被达托号的救生艇捞了起来……

    阿戈兰号当时一共运载了约六百名西班牙外籍军团官兵,最后成功获救的不到三十人。大部分人还没来得及冲上甲板就被阿戈兰号带入了海底。

    当十二架sb-2震了震翅膀潇洒地离开之时,飞行员们绝对没有想到这一次出击就杀死了将近一千人。在阿戈兰号沉没之后没多久,休达城号的火势也越来越大,整个甲板都被浓烟所笼罩,随着火势无法控制,休达城号船长只能下令弃船,不过最后成功从火焰里逃生的却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

    大部分人不是被浓烟给呛死了,就是在船舱里迷失了方向,只有少数处于上层舱室的水兵和梅利利亚半编营官兵得意逃生。目睹了这一惨剧的达托号舰长苏尼科海军少校对着远方的红色普斯科夫号破口大骂:“狗日的俄国佬,你们是刽子手!是魔鬼!”

    大概在这位苏尼科少校看来,是俄国人屠杀了他的同胞,这是罪无可恕的暴行。不过这算什么?至少国际纵队没有像埃米利奥.莫拉一样出尔反尔的屠杀民兵和水兵,也不像弗朗哥后来毫不留情地清洗支持人民阵线的“敌对势力”。

    跟这些真正的刽子手相比,国际纵队的空军算是相当有骑士风度了,因为当时他们完全可以继续扫射海面落水的法西斯匪徒。

    因为国际纵队空军的优异表现,弗朗哥的第一次渡海行动遭遇了空前的惨败,三分之二的士兵被杀死在了海面上,而且他们携带的军火大部分也跟着阿戈兰号和休达城号一起沉入了海底。

    获知这一消息的弗朗哥不得不对之前做出的结论加以修正,他要求德意空军尽快地夺取海峡上空的制空权,甚至直接要求德**舰提供护航,他认为:“只要有德**舰在,俄国人就不敢有任何举动!”

    那么这个结论正确吗?恐怕是有问题的,因为俄国人真心不怕德国人,德国人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只有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和科隆号轻巡洋舰。而同期红海军却有一艘航空母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一艘轻巡洋舰。真打起来了。德国人压根就不是对手。

    很显然,希特勒并没有打算直接跟苏联发生军事摩擦,而且直接为国民军护航无疑是直接违反那个擦屁股纸一样的不干涉协定的。哪怕那仅仅是张擦屁股纸,可是现在还不是擦屁股的时候不是?

    而且希特勒更加担心的是一旦德国海军亲自为国民军护航,那么苏联人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正式介入西班牙内战,甚至可能直接对德国海军开火。反正希特勒对苏联的反应是一点儿底都没有,人家连英国人说不鸟就不鸟。不鸟实力更弱的德国也不是非常正常?

    所以,希特勒拒绝直接为弗朗哥护航,而是再次派遣大量的飞机增强秃鹫军团的实力,反正共和国海军已经走了,红海军不会暂时不会直接出手,只要打掉了国际纵队空军,夺取了制空权,渡海还不就跟玩儿一样?

    德国和意大利陡然加大了对弗朗哥的援助力度,越来越多的德意战斗机和飞行员抵达西属摩洛哥,不断地向海峡对岸的国际纵队空军发起挑衅。激烈地空战从天亮打到天黑,在白天几乎每个小时都能看到海峡上空随风飘动的降落伞。

    诚然国际纵队装备的伊-15和伊-16性能更好。但是蚁多咬死象,当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轮番上阵时,国际纵队空军开始吃不消了。不断地有伊-15和伊-16被击落或者因为机械故障坠毁,战斗仅仅爆发了三天,国际纵队可用的战斗机就只剩下了十架,飞行员更是疲惫不堪。

    比如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格里采韦茨,这位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的空中王牌,在三天之内就升空作战十五次,每一次就要面对至少两架敌机的纠缠,总计进行了二十八次空战中,他击落了15架敌机,与此同时也被击落了三次。

    格里采韦茨后来回忆道:“那是一段疯狂的岁月,每一天我都只能睡五个小时,几乎是一睁眼就要升空作战,有一天我就没有离开过座舱,包括早饭、午饭和大小便都是在座位上解决的……那也是我第二次在直布罗陀海峡上空被击落,说实话在降落伞打开的那一刻,望着脚下蔚蓝的大海,我不禁松了口气——总算可以休息片刻了。”

    “在海面上降落确实比陆地上有挑战性,你的赶紧切断伞绳,被缠住了麻烦就大了……落海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无线电联系海军,在整个直布罗陀大空战期间,我们的海军兄弟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舰和四艘36型护卫舰在当地分区巡逻,还提供了专门的频道接收求救信号,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对此我不得不夸赞海军,他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的小伙子从来没有因为落海而牺牲或者失踪,36型护卫舰总会很快抵达现场,如果你足够‘走运’,从列宁格勒号上起飞的直升机会很快赶赴现场,你还可以享受一番不同寻常的海上空中之旅……”

    “而我们的对手,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就没有这种条件了,他们落海的飞行员缺乏好用的无线电设备,每每得在大海里泡上好几个钟头,有时候直接就失踪了。甚至我们的海军经常性能抢在敌人前面发现他们的飞行员,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海军会将他们捞起来,然后统一送给人民阵线,然后这些法西斯匪徒就只能在西班牙的大牢里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了……”

    当然,就算救援再得力,这种巨大的消耗也能拖垮国际纵队的空军。好在苏联方面的反应也不慢,很快,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伊-15、伊16和sb-2带着一股子油漆味紧急装船运往西班牙。不光是给飞机,大量红军飞行员也一并开运,一时间直布罗陀海峡上空的空战呈现焦灼状态。

    很显然这就是比国家工业能力了,谁首先顶不住,谁就输了。在这个方面,在这个时空有了李晓峰的加入,变得完全不一样了。这么说吧,历史上的1936年上半年,红军的飞机产量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比如说sb-2轰炸机。历史上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5月。sb-2m-100轰炸机产量都只有每月7架。

    应该说这个产能是差强人意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对于全金属半硬壳式飞机的制造还没有完全掌握,尤其是机身的钢制骨架的焊接技术就非常让人头疼。技术困难以及生产线初建的磨合期还有制造工装夹具和纠正图纸错误的各种原因,导致了sb-2的难产。

    当年是莫斯科第22国家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米哈伊诺夫改进了工艺,用淬火钢部件飞机骨架流水作业联合焊接法取代了传统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1936年6月,应用了米哈伊诺夫的技术之后,sb-2的产量立刻就提升到了每月25架。

    这个时空。在李晓峰的亲自监督下,米哈伊诺夫提前攻关了相关技术,所以从1936年3月开始,sb-2的产量就达到了每月20架,而且还在不断提高中。到了6月份,sb-2m-100就已经累计生产了110架。

    不过产能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飞机并不是生产出来就拥有战斗力的。为什么第一批苏联只支援给了西班牙12架sb-2?原因就在于没有那么多合格的飞行员。大量从工厂下线的sb-2只能停在机场上当跑道看管员。

    同样的,新式的伊-15和伊-16也存在这个问题,红色空军缺乏飞行员,尤其是缺乏熟练的飞行员!!

    “通过突击强化和选拔的方式应急是可以的。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飞行员选拔制度。比如广泛新建飞行俱乐部,比如生产更多的初级和中级教练机等等!”

    李晓峰的建议自然被通过了,仅仅是发生在直布罗陀海峡上的一场局部冲突就让苏联的飞行员储备捉襟见肘,让大量先进的战机只能停在机场上晒太阳,这样的状态是政  治局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普及飞行相当的有必要,否则再来一场一战那样的世界大战,俄国飞行员岂不是分分钟就会被消耗完?

    当然不光是要普及飞行,更重要的是李晓峰认为教练机非常重要,三十年代以后苏联研发的新武器,客观上说有不少性能是不错的,但是这些高性能的装备却没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发挥出应该有的威力,原因是什么?

    就拿伊-16和t-34说吧,伊-16那么让飞行员谈虎色变,重要的原因就是伊-16一开始没有教练型号,导致不少新手难以上手。不仅是伊-16,后来的sb-2、pe-2等等最开始都没有教练型,设计师们只顾着研发和改进战机,却没有想过怎么让飞行员接受和熟悉它。这导致卫国战争爆发时,俄国新手飞行员只能驾驶不熟悉的战机跟敌人玩命,损失大也就很正常了。

    不光是缺乏教练型号,更要命的还是那个保  密制度。为了对最先进的武器保密,这些武器被严密地锁在了仓库里,比如说t-34,在卫国战争爆发时,配属给西部国境五个军区的t-34一共有832辆,但是正常出勤的只有多少呢?38辆!

    其余的坦克都被严密的保护了起来,连看都不让坦克兵看一眼。自然的一旦战争爆发,让基本没有接触过t-34的坦克兵开着这种先进的坦克作战,能发挥出武器的效能吗?

    这么说吧,在卫国战争爆发时,西部国境的五个军区,能够熟练操纵kv系列和t-34的车组只有300个(每种坦克150个车组)。

    可以说在战争爆发时,苏联最先进的坦克,基本上都不是被德国人摧毁的,而是因为车组人员操作失误、机械故障和缺乏备件被自己人遗弃和销毁的。

    这就是惨痛的教训,武器这东西就是拿出来用的,藏着掖着固然能忽悠敌人一时,可一旦开战,当自己的军人都不熟悉自己的武器时,还打什么仗!

    “应该给部队下发通知,保密工作要注意,但不能一味的上纲上线,更不能极端化。要开展大练兵活动,要让我们的红军战士尽快的熟悉新武器,尽快地发挥出新武器的效能,这样才能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李晓峰的建议下,一股练兵风潮开始在红军中兴起,每一个军官、每一个士兵都卯足了劲的开展训练,这股风潮一直坚持了下去,当卫国战争爆发时,纳粹将要面对的是一只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红军。

    当然,暂时说这些还有些遥远,回到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上空爆发的激烈空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双方投入了数百架战机,上千名飞行员,可以说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底,随处都能看到被击毁的战机残骸。

    这场空战是二战的预演,不管是对德国还是随苏联而言,经过这场空战,摸清了现代空战的部分细节,也为国内更先进战机的研发方向做出了指引。

    在短暂的休整之后,随着bf-109和ju-87加入战场,战斗将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yzg20042004、畅饮千杯人未醉、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u

(https://www.tbxsvv.cc/html/10/10119/149528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