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篡唐 > 第卌四章 王白牛 下

?    河畔亭中,裴寂烹茶李渊和李孝基并肩而立

    李孝基已看完信,深吸一口气,脸上洋溢着隐隐骄傲之色他看着李渊,轻声问道:“国公意欲如何?”

    李渊笑了笑,“说实话,我确未想到,玉娃竟已成长如斯

    这件事我已有决断,既然太原王氏要我出面说项,二郎说的不错,我可顺水推舟,成全玉娃这一遭只是王世充背后有王氏族人撑腰,即便此次争夺失败,也会给中原带来巨大变数

    老九,玉娃儿在荥阳苦苦支撑,我实不忍心虽则我无法给予他太大帮助,但也需有所表示才是”

    整个李家,知道李言庆和李孝基关系的人并不多

    除了李渊之外,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而在这数人当中,窦夫人和李绘都已经过世了,其余人,也就是知晓一个端倪包括李渊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也只是知道李渊在荥阳埋伏着一招暗棋可究竟是哪一招?李渊从未向他们吐露过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孝基揉了揉鼻子,“国公意欲如何帮他?”

    “我思忖良久……二哥病逝之后,道玄一直留在朔方虽说有老窦哥照拂,可终究是寄人篱下,不是长久之事道玄如今也十二岁了,正可出来历练一番我听说玉娃儿请了徐文远徐公出镇麒麟馆,所以我考虑着,让道玄前往荥阳,一方面可作为联络,二可在麒麟馆就学

    我现如今的情况非常尴尬,玉娃儿若是和我联系过多,只恐被人看出破绽

    但如果没有联系,我们就无法及时了解荥阳的状况,无法给予玉娃儿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道玄年纪小,又是以求学名义前往巩县,不会引人关注老九,你觉得这安排,如何?”

    这安排,当然妥当

    李孝基表面上虽然还是一派波澜不惊之色,可心里面却乐开了花

    李渊这样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就等同于认可了李言庆在李家的地位这大家族里,归宗认祖是一回事,认可不认可是另一回事同样姓李,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否则礼物七个儿子为何独李渊这一支可以继承爵位?李渊兄弟不少,但能被李渊重用者,又有几人?

    李道玄在李家的地位不低,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很得李渊看重

    如今,这样一个人被派往巩县充当联络使者,也正说明了,李渊对李言庆的看重和关注

    从某种程度而言,李言庆从这一刻起,算是进入到李家的核心阶层

    李孝基说:“道玄聪慧,举止都雅,且有应变之能,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不过道玄的年纪毕竟还小,担当如此重任,恐力有不逮如今荥阳情况复杂,言庆虽说聪颖,但尚未掌控住大局万一有所偏差,坏了道玄的性命,岂不是对不起二哥一家?所以派道玄前往荥阳我没有意见,不过最好有一老成持重,且善于察言观色之人从一旁协助也许会有妙用”

    李渊听罢,也不禁连连点头,认为李孝基所言,颇有道理

    可是派什么人去呢?

    李渊不免有些犹豫他手下能人无数,可是这李阀烙印着实太深如温大雅三兄弟,都有经纬之才,但派他们出马,定然会引他人的怀疑毕竟这温家兄弟的名气,着实不算小

    抬起头,李渊问道:“老九以为,何人适合?”

    “这个,我一时也想不出来”

    “国公,九郎,茶已好,正可引用”

    凉亭里,裴寂大声呼唤

    李渊和李孝基相视一笑,迈步走进了亭子

    裴寂把茶盏推倒二人面前,“怎么,有什么为难事吗?”

    李渊喝了一口茶,沉声道:“我欲命道玄前往巩县麒麟馆中求学,只是不知该派何人相随”

    裴寂既然能留在这里,自然是李渊心腹之人

    李渊虽然没有说出李言庆的存在,可裴寂还是可以猜测出,李道玄前往荥阳,定有重要使命

    他沉吟片刻,“若是随从之人,我倒有两个人选

    四娘之夫柴绍,乃太原望族他有一个兄弟,名叫柴青拳脚  高明,剑术无双而且为人非常机灵,值得信赖有他相随,想必能令道玄贤侄安全无虞国公以为,此人如何呢?”

    柴绍是李渊的女婿,自然能信任

    柴青此人,李渊也见过,的确是像裴寂所说的那样,武艺高强,为人机敏重要的是,柴家和李氏已成为一体,当年李孝基还冒充过柴氏族人,在李道玄祖父麾下藏身这种种关系,非比寻常裴寂提出的这个人选,不仅是李渊同意,包括李孝基,也感觉着非常满意

    “但不知,另一人是谁?”

    “安全保证了,还需要一个见多识广,且能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之人

    我记得国公帐下有一司铠参军,文水人武士彟,曾经做过商人后因开凿通济渠时得罪了杨素,而逃回家中此人走南闯北,对中原地区是万分熟悉有才器,有谋略好读三国,每见扶主立忠之事,必浮一大白,乃忠贞之士……文有武士彟,武有柴青,道玄必当无忧”

    武士彟?

    李渊乍闻之下,也不禁笑逐颜开

    “武士彟,的确是合适人选”

    武士彟虽官拜司铠参军但并非吏部报备的官吏准确的说,他应该算是郡守幕僚,属于李渊自行征辟的官员其任免大权,李渊可以自行决断加上他并非什么风流名士,虽当过兵,但也只是个队正出身,在卫府同样没有任何记录这样一个人,绝不会引他人关注

    李渊想到这里,心里已有了主张

    “要不然就由你辛苦一趟,送道玄前往巩县?”

    李孝基自然是万分愿意一晃又有四年时间未见过自家孩儿,他思念言庆之心,难以用言语形容李渊也看得出李孝基的心事,所以就让他送李道玄去巩县,也为了他父子能够相聚

    “那我何时起身?”

    “我这就命武士彟和柴青过来,你今晚就动身,前往朔方”

    “喏”

    李孝基唱了一个肥喏,兴冲冲的走了

    裴寂颇有深意的望着李孝基的背影,突然间似有所明悟他看了一眼李渊,嘴角浮现出一抹,奇异的笑容

    ******

    傍晚,李世民正坐在家中,手里拿着一部洛浦馆刊印行的孤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品读

    一袭白衫,衬托出李世民卓尔不群的风姿

    在读到隆中对一节时,李世民忍不住拍案叫绝,而后出一声感慨

    一旁正在缝补衣衫的温氏,忍不住好奇问道:“夫君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感慨万千呢?”

    “我感慨,当年与半缘君相遇,竟未能多做盘桓

    少时读《三国》,只觉热血沸腾,壮怀激烈而今再读三国,才知半缘君,实乃当世大贤四姐曾说,半缘君少了几分英气,不如我的气概可我现在才知道,半缘君乃大丈夫行径”

    一句话,令温氏也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她正要开口询问却听门外有人传报:“三公子和王先生求见”

    温氏连忙起身,从李世民手中拿过那本三国演义,轻声道:“三叔和王先生来了,二郎还需留意自家的风度你们谈事情,我且下去让人为你们准备酒菜不过,可莫要贪杯哦”

    温氏,也是香门第出身,性情温婉贤淑

    李世民和她,也算是青梅竹马,两人的感情非常好

    听温氏叮咛,李世民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会记在心里不一会儿的功夫,李玄霸和王通就走进了大厅李世民连忙起身相迎,和王通见过之后,分别落座下来

    十四载光阴过去,王通相貌并未有太大改变

    只是脸色略显苍白,目光也不似当年那般锐利,如同纳入鞘中的宝剑十四载苦读,他承受了多少屈辱,忍受了多少人的白眼这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而造成他‘王白牛’之名的罪魁祸,正是李言庆不过王通倒不记恨李言庆,反而从内心里感激他

    若非李言庆,他如今怕还是那井底之蛙

    十四载光阴,让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四旬男子

    王通沉稳的端坐在一旁,也不开口询问李世民唤他前来,究竟是什么事情

    若是连这点养气的功夫都没有,他又如何能成就功名?王通知道,李世民找他,定有要事

    果然,李世民和王通寒暄片刻之后,话锋一转,谈论到了日间的事情

    “刚才刘文静派人告诉我,说不久之前,九叔带着柴青和武士彟离开了太原,往朔方去了

    父亲意欲送道玄弟去巩县读……我就觉得奇怪,这种时候,父亲送道玄弟去巩县读个什么啊”

    “去巩县就学?麒麟馆吗?”

    “正是”李世民回答道:“据说李言庆请了徐文远徐公坐镇麒麟馆但即便如此,也不需要让道玄去巩县就学嘛那边的情况同样复杂,战事频,未必是一个就学的好地方”

    “只怕,国公别有深意”

    王通沉吟许久,抬头道:“公子刚才说,国公昨日接到了一封荥阳来信”

    “正是”

    “我族叔在这个时候,请国公出面,为王世充说项……”

    王通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条条脉络,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种种线索,渐渐联系起来

    他突然道:“公子,国公想来已经做出决断,只怕不久,就会有所行动”

    “你是说……”李世民眼睛一亮,绽放出灼灼神采

    王通点点头,“二公子只需要关注一下,国公近期是否会招大公子返回太原若是大公子回来,则国公举事在即;如若大公子没有回来,恐怕还需要些时日不过,二公子可以顺水推舟,暗中在推国公一把国公现在这心里面,想必也还有些顾虑,只等公子代为决断”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李玄霸突然开口道:“父亲为什么让九叔送道玄去巩县?”

    “九叔阅历丰富,且早年就生活在荥阳郡,对那里情况也非常了解父亲让他过去,想必就是能帮助道玄弟……不过,九叔也着实可怜听说他早年曾有一子,至今生死不明九叔这些年四处飘零……”

    李世民浑然无意的说着话,可渐渐的,声音低弱下来

    李玄霸、王通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向李世民看去刹那间,三人从彼此的目光中,都看到了一丝震惊

    莫非……()

(https://www.tbxsvv.cc/html/1/1434/39632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