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篡唐 > 第卌八章 修缘七品 上 第三更

?    洛阳城东有一家馆,开设已有许多年了{,小说网}

    馆名洛浦,创立者据说是因为曾在洛水河畔读,所以就以洛浦为名,开设馆

    洛阳人称其为洛浦先生

    洛浦先生的学问一般,名声也不算响亮

    出身不好,年轻时得了个浊官品秩,干了十年,好不容易要升官了,正赶上北周篡魏,结果十年苦功,化为流水先生落魄,好在家中倒也充裕于是在洛阳城里开了一家馆,专门收集汉魏以来的种种雅士笔录,生意倒是做的越红火

    把收集来的,拓印册,然后贩卖之

    几十年下来,老洛浦先生已经故去,但小洛浦先生却继承了家业

    许是受了老洛浦先生的教训,小洛浦先生从一开始,就绝了仕途的心,专心经营馆自开皇二年接手,转眼间已二十余载,小洛浦先生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响

    有钱的世族子弟,好来此处附庸风雅,买几册高价,回去充充门面

    穷苦士子则跑来蹭看,小洛浦先生也不会驱赶,看顺眼时,说不定还会奉送几册一来二去,小洛浦先生的雅名就越响亮即便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也没有留下什么诗篇文章,可洛阳城里的读人,见到他十居五六,要称一声‘先生’

    小洛浦先生对此,也是颇为得意

    “听说,半缘君又有作”

    两个读人坐在馆里闲聊,不自觉的又谈论起了前两天生的一件趣事

    任司隶台别驾,洛阳纥豆陵家族的族老窦威,突然登门拜访了王通

    他将一纸信交给了王通,说半缘君,鹅公子请王通指点

    其中一香赋十诗,令在座之人不由得动容大家都知道,诗词虽是小道,却最考验才华自江左学风兴起,人们大都好华丽句章所以对诗词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平仄对应其中尤以应题诗最难,不仅仅是考验才学,还要有些急智

    一应题诗不难,难的是在规定时间里,连续数,极为困难

    窦威身为窦氏家族的族老,如今又在司隶台出任洛阳别驾,这公正性自然能得到认可

    况且言庆并非单只赋诗,还做了一篇小品,向王通出了挑战

    你是否成竹在胸呢?

    如果是,先应了我的挑战,然后再来教训我否则的话,就好像画竹,没有这个本领的话,只能突遭羞辱至于你说我的两项罪名,我可担当不起佛也求财,我只是俗物,求财又有什么不对?你说我心达而险,我是愧不敢当我就是一小孩子罢了,也没有少正卯的才华倒是阁下,真的能有孔圣人的学识吗?

    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为自己说一句话,但句句都在辩驳

    乃至于最后,连挖苦带讽刺,说王通你也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有什么资格数落我呢?

    诗文,显然是出自另一人之手

    杜如晦虽非名士,却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所以许多人都知道他,而且也清楚他和言庆关系非常好但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一个官宦子弟,会去包庇别人而作伪证

    这牵扯到一个品性德行的问题

    魏晋余风的影响犹在,品性德行依旧是士人立足的根本

    自古以来,这世上从不缺小人但小人终归是小人,到最后会被揭穿如果杜如晦以后不想混了,那作伪证倒也无妨可他将来始终是要走上朝堂,而言庆也终究会长大,做伪证又有何用?

    王通在酒席上,被憋得脸通红,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窦威说:“王生也可自行命题,倒无需以竹而诗一香十诗,就算王生你过关了

    以十日为限,十日之内王生若无回应,当视为认输

    在座诸君皆可作证,不知老夫这个提议,王生可敢应下呢?”

    在座的人,都是连连点头,认为窦威的提议,可说是非常妥当,并无半点偏向之处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偏向了王通

    十日之内,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功课若是这样子还不行的话,可真就丢人喽

    但有聪明人却觉察到,窦威的老谋深算

    十天时间,就算王通真的一香十诗,恐怕在外人看来,不管他是否做出,都已落在下风

    听说,那半缘君和窦家关系不错,如今看来,倒是确有其事

    两个生聊起此事,这立场不知不觉,已经偏移到了郑言庆的一方

    “亏得王通也是出身名门,还被薛大家所赞成却平白欺负一个小孩子,依我看就是嫉贤妒能”

    “甚是,甚是”

    另一个生表示赞同道:“半缘君虽说是当世奇童子,也只是个幼龄童子你说,他王通那么大的一个人,没事儿跑去欺负小孩子,就算是赢了,又能怎么样?”

    又有生凑过来,轻声道:“依我看,他多半是赢不了”

    “是啊,是啊”

    三四个生凑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评论王通

    也难怪,王通名好,不但是出身名门,父亲还是一位名士加之他拜多位名士为师,令许多人都觉得眼红相比起来,虽说郑言庆也是出身名门,一来他年纪小,二来不过是一个旁支,无父无母的靠着一个残废祖父养活,能博取同情

    再者说了,人家半缘君可是真材实料

    你王通又有什么?

    靠着门荫,拜了几个好老师哪怕是有一个薛道衡薛大家捧你,却无什么作品流传出来

    此消彼长之下,言庆在舆论上,已占据了上风

    这时候,却见从馆后院走出来几个人为的一个,赫然正是小洛浦先生,手里捧着两个卷轴,一脸欣欣然之色,走到柜台的旁边

    身后四个人,两个手捧籍,一个则捧着一个匣子

    只见小洛浦先生和几个生点头打招呼,然后让人把放下来,将手中卷轴交给其中一名伙计

    “去,把这两幅字,挂起来”

    “洛浦先生,您这有拓印了什么籍?”

    “哦,前些日子偶得一卷《东山集》,所以就拓印了五十册,这不刚拓印出来,还未整理呢”

    《东山集》,是东晋名相谢安手笔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主导了淝水之战,导致前秦的分崩离析

    谢安的手笔流传不多,所以极为珍贵

    生们闻听这一摞册是东山集,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走上前来

    有机灵的生,却注意到了那几个仆人的举动只见他们取下正对馆大门那面墙上的字画,先挂上了一副老洛浦先生的画像,然后将两副卷轴悬挂于画像两侧——————————————————————————————

    第三完毕,求推荐……

(https://www.tbxsvv.cc/html/1/1434/39603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