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依你之见呢?”高拱望向韩楫道。
“向李娘娘表达善意自然重要,但不能指望她就不护着冯保了,”韩楫冷静道:“毕竟冯保对她控制内宫,和外廷联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只能寄期望于,她在我们向冯保动手的时候,反应能不那么激烈;对既成事实,能不那么困难的接受。这样不仅会使我们的行动顺利轻松,更关系到日后的宫府关系。”他又话锋一转道:“但有道是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在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要挥自己的长处,打对方的七寸,焉有不胜之理?”
“唔……”高拱赞许的捻须颔,问道:“那我们的长处在哪里?冯保的七寸又在哪里?”
“我们的长处,自然是人心了。”韩楫的语调充满自信:“师相的人品功劳堪比周公伊尹,在朝中深孚众望,百官无不为您的马是瞻。更何况,您还是先帝钦定的托孤大臣,席顾命,只要我们行得正、做得端,公道自在人心,百官一定会坚定站在您的身后,我们科道更是甘为马前卒,为您扫平妖氛,有进无退!”他这一番慷慨陈词,让众人都有些热血上头,仿佛将士听到战鼓,随时准备冲锋一般。
“至于冯保这条毒蛇,一直善于隐藏自己,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算大都事涉宫墙之内,也不是没法弹劾他。”韩楫却还保持着冷静道:“然而单单靠弹劾,是无法一击致命的,因为他有护身符。”
“你是说李娘娘?”雒遵插嘴道。
“不。”韩楫摇头道:“后宫干政向来是大忌,李娘娘想要护他,是得下大决心的。只要我们处置得当,为了国体和自己的声誉,她不插手的可能性要更大些。”顿一下道:“冯保的法宝是司礼监……”说着看看高拱,才低声道:“皇上年幼不能理政,批红权自然落入司礼监,也就是冯保之手。”
高拱的脸色果然变得极为难看,韩楫这番话,戳中了他的痛点。可不是么?国朝的政治是有法不依的人治,本来就充满了弹性,因此司礼监的职权,没有确定的范围。名义上司礼掌印太监是‘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事实上他们的职权,可以无限的扩大。掌理章奏是一个上下其手的机会;照阁票批硃,是对于内阁票拟的谕旨,用朱笔加以最后的判定。这本是皇帝自己的事,但遇到皇帝不负责任,‘批朱’,也就是批红权,便落到司礼秉笔太监手里。这种情况下,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内宦……武宗时候,司礼太监刘瑾甚至把章奏带回私宅,和妹婿、食客共同批答,这是北宋以降的宰相都不敢做的事情,但这些胆大妄为的太监,就可以利用皇帝的不负责任,和手中的批红之权,达到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的目地。
现在小皇帝只有十岁,连穿衣服都不利索呢,对已经事实上掌握了司礼监的冯保来说,肆意妄为的条件,甚至比他的刘前辈更好。但高拱不是李东阳,哪能受得了被一个太监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屈辱?
“本朝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便看到前朝这一弊政,就订出了大明律条,宦官不得干政,还铸造铁牌悬于宫门之外!太祖皇帝法度严谨,扒了好几个胆大妄为的太监皮……”想到这,高拱一挺身,在太师椅上坐正,双目如电扫过来,疾声问道:“大明律文仍在,为何却成了空文?”
“在于政事糜烂,纲法名器不具……”几人大摇其头道:“做臣子的没有尽到责任,才使寺人钻了空子。”
对这种套路化的答案,高拱很不满意,大摇其头道:“如今的朝廷,可以算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为何还有被阉竖篡权的危险?”
“积重难返。”宋之问小声嘟囔了一句。
“这是一方面原因,”高拱恢复了他杀伐决断的刚明,捋着胡须道:“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君道不明。当年海瑞上《治安疏》,开篇名义,便说是为了‘正君道,明臣职’。这句话让人茅塞顿开,一个国家要想政治清明,不仅要为臣者循臣道,还要为君者行君道,只有君臣合道,才能上下一心,不被小人钻了空子。甚至老夫窃以为,国有妖孽作祟,被阉寺窃取权柄,大都是君道出了问题!”
这种话,在这个天地君亲师的年代,可谓是耸人听闻了。要不是阳明心学传播多年,不管是不是王学门人,大都沾染了些‘我心为主,不拘礼法’的习气,怕是三个学生要坐立不安了。但现在也只能是缄口听着,没一个敢接腔的。
高拱并没有察觉到,三位门生已经产生了心悸,兀自在那里大感慨道:“如今新君固然天资聪颖,但不过冲龄,又深居九重,见识尚浅,一时也不能明辨是非。这正乃君道不明之际,这既是天下的不幸,却又是天下的大幸。只要我们这些顾命大臣,科道言官,一方面克尽职责,悉心教导,凡有圣上不明事体,放旨有乖于律令者,正词直谏,以裨益政教。另一方面,把权力从阉寺手里收回,直到皇上亲政,自然就没有宦官乱政的空间。”说着他看一眼韩楫道:“你方才说到点上去了,司礼监只是为皇上传递文书,照圣意批朱的书办而已,现在皇上尚且不能亲政,岂能由着他们胡作非为?所以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把批红的权力,从司礼监收回来!冯保没了批朱的权力,还不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可是一切奏章都要经过司礼监,现在皇上还小,都是冯保批红!”雒遵转不过这个弯来,道:“”
“老夫自有主意。”高拱已经成竹在胸了,冷冷一笑道:“想跟我斗法,他还嫩了点!”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政变正急剧的酝酿之中,沈默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暂离了漩涡中心。新君登基的第二天,他便奉旨前往昌平,视察大行皇帝的陵寝工程。中国自古就有‘宰相修陵’的惯例,这是一种荣誉和责任,本应该高拱来担当的,但辅大人现在哪敢离开京城,沈默便主动替他担下了这差事。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次辅大人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窝躲清静呢。别说,他还真有点这样的想法,自从回京以来,数月时间里,他都一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眼见着沃野平畴,青葱一片,还真有点逃出樊笼,心旷神怡的轻松。
中午在昌平县城打尖,略略休整一番,队伍从北门出城,远远就能望见连绵不绝的天寿山,大明朝历代皇陵便坐落在那里。作为掌管军事国防的大学士,沈默自然会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这座山……它属于太行余脉,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这里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
沈默不禁有些奇怪,自己心中怎么涌出这些话?转念才意识到,隆庆二年,他陪着隆庆皇帝前来祭祖。当时他借机用这番话启迪皇帝,让隆庆意识到,大明的京城就是边关,天子守国门这句话,绝对不是虚言。百闻不如一见,隆庆皇帝从此以后,便对军事十分重视,听说恢复河套能让大明的边防线远离京城,他便全力支持复套……一晃四年过去了,河套已经恢复,京城不再年年戒严,然而当年主持春季山陵大祭的皇帝,那个从善如流、关心国防的朱载垕,却马上就要入住当年亲自选定的陵寝……山川依旧,人事全非。马车行驶隆庆皇帝曾走过的神路上,沈默不禁合目长叹,倍感凄凉……队伍从伟岸高耸,汉白玉雕砌的石牌坊下经过,便是正式进入了皇家陵地。在这里举目而望,便会现这确实是一块万中无一的上乘吉壤,只见它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院子’尽头,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面的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叫龙山;西面的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叫虎山,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庭院的大门——大红门。
这是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命天下风水大师苦寻数月,最后才相中的万年吉壤。自成祖的长陵之后,仁宗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以及世宗的永陵,七个后代皇帝的陵寝,分列于长陵左右,永眠在先祖的身边。尚未完工的昭陵,是这山中的第九座皇陵了……过了石牌坊不久,便可看到陵园正门‘大红门’,大门两旁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包括帝后,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示皇陵的无上尊严。
在昭陵督工的礼部左侍郎王希烈和钦天监夏官孔礼等人,早就率众迎候,众星捧月般把沈默迎进了重兵把守的陵区之中,沿着神道上感恩殿。在感恩殿稍加修整,沈默便要王希烈等人带自己去昭陵工地视察。修建帝王陵寝,是一件比修建皇宫还费力的大工程,当年英宗皇帝的裕陵断断续续修了二十八年,世宗嘉靖皇帝的永陵也修了十一年之久。可以说修陵的度,取决于国库的财力……隆庆皇帝的昭陵,才用了四年多,工程便已近尾声,不知这能不能让先帝在九泉之下,对列祖列宗吹嘘一番……带着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情绪,沈默在昭陵中巡视一圈,出来时已经是申牌时分了,回到位于长陵南面的值房,王希烈等人为他准备好了酒宴。沈默却没有食欲,便推说国丧期间,不宜宴饮,便只喝了两碗绿豆汤,吃了几片荷叶饼,就算打了五脏庙。
晚饭后,他对随行的官员说,想自己走一走,便带上几名卫士,沿着林间的石板路缓步上行。此时夕阳西下,苍松翠柏送来解暑的清风,道边是依山而下的泉水,潺潺淙淙,令人心神清凉。他就这样一路默不作声的走,不一时便从林中走出来,登上一处突兀的岩石。沈默举目远眺,现对面正好就是昭陵所在的大峪山,站在这里,能把整个陵寝的地势地貌尽收眼底。
仔细端详着那陵地,沈默却感到有些不太顺眼,便终于开口,问陪他一同站在大石上的那个侍卫道:“君房,你精通此道,看昭陵的风水如何?”
那侍卫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平庸无奇的脸,只有一双眸子,乌黑漆亮……竟然是余寅。
余寅也一直在打量昭陵,此时轻声开口道:“不好。这里若是下葬大夫朝臣,也算得上是吉壤了,但作为天子陵寝,却有欠缺。”
“何出此言?”沈默其实也有同感。
“风水说上,天子陵寝,必须拱、朝、侍、卫四全。就像皇上坐在金銮殿上那样,两边有侍从,后面有高大威严的屏风,前面是玲珑的桌案,远处有列班的朝臣。用这四全的法则来看昭陵,朝臣与侍卫都有点散乱,其势已不昌隆了。”余寅生命的前四十年,全都用来看书,可以说博学百家,样样精通。对于风水之道,自然十分在行,他指点着昭陵前后左右的山川形势一一说明,最后叹口气道:“也不知道当年选定昭陵的那些风水大师,怎么就看走眼了。”
“昭陵这块吉壤,是先帝在隆庆二年钦定的……”沈默轻叹一声道。
“如此说来,这是天意啊!”余寅本来还一脸的懊丧,听沈默如此说,竟两眼放起光来。
(未完待续)
(https://www.tbxsvv.cc/html/0/15/281864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